基于时间动态特征的创业行为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glittering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前端,如何在孕育过程中着力打造与培育具有高成长潜质的新企业诞生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创业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面临资源、时间、精力的高度约束下,创业行为成为新生企业摆脱生存压力,破解成长密码的源动力,进而“为什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创业行为”则成为揭示新企业生存与成长规律、刻画创业过程本质特征的金钥匙。本研究聚焦于新企业孕育期这一独特阶段,选择处于创建过程中的新生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科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新理论等相关学科知识,基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了基于时间动态特征的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绩效作用机制,考察了创业者先前经历与创业机会属性如何嵌入于创业行为进而影响创业绩效。本文依托于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Chines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CPSED)项目,获取321份有效样本数据资料,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调节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揭示了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的一般规律及内在机理,具体包括如下四方面:第一,基于时间动态特征的创业行为是影响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引用两个特定的与时间有关的参数来刻画创业行为,包括行为速度和行为集中度,探讨了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行为速度与创业的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均呈现出倒U型关系,行为集中度与创业的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呈负向关系。研究得出结论,恰当把握行为速度的快慢,调整与掌控整体创业过程,保持平稳的步伐与节奏是提升创业绩效的重要路径。第二,创业者先前经历影响创业行为的选择方式与决策机制。本研究发现创业者先前经历影响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但影响机制却并不相同。结论表明,创业者先前创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正向显著的相关关系,创业者先前产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负向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先前经历所蕴含的知识属性并不相同,因此对外在化的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影响力不同。第三,创业机会的创新性特征在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分别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三方面来考察创业机会的创新程度,得出结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行为速度负相关,市场创新与行为速度并无显著关系;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与行为集中度负相关,产品创新与行为集中度并无显著关系。第四,基于时间动态特征的创业行为是创业者先前经历和创业机会属性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发现:创业者教育经历越丰富,产品创新与行为集中度之间的负向作用越强;创业者创业经历越丰富,市场创新与行为集中度之间的负向作用越强;创业者产业经历越丰富,产品创新与行为集中度之间的负向作用越强。结果表明,创业者先前经历和创业机会创新性两者的共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依据创业者和创业机会的匹配关系来概括创业活动发生的情境,进而把握创业行为的本质及内在规律,有助于深层次挖掘创业绩效提升的路径机制。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聚焦于新企业孕育期考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效应机制。本研究依托于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这一宝贵的数据库资料,获取了新企业孕育阶段真实可靠的信息,重点考察了这一阶段基于时间动态特征的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效应机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企业生成理论的发展,对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创新性的价值与意义。第二,基于创业过程整体层面验证了创业行为的时间动态特征及规律。与传统研究相比,本研究没有拘泥于某项单独的创业行为,克服了针对创业行为局部研究难以摆脱的困局,而是从整体层面考察新企业生成的过程特征,得出有价值的研究发现,验证了创业行为的时间动态特征及规律。第三,基于关键要素的视角揭示了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机制。尽管学者们认识到基于创业者与创业机会两大要素可能共同塑造、改变、影响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然而这一主题理论与实证研究仍相对缺乏。本文以创业者、创业机会两大关键要素的互动匹配性为切入点,探讨了创业行为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机制,与以往相比,本研究内容更为充实而深刻,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对创业行为及绩效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并为后续工作提供证据与支持,具有启发性价值与意义。本研究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意义,介绍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且从总体上归纳出论文研究过程和框架体系。第二章,文献综述。对研究依托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评述,识别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的拓展方向,导出本研究的问题。第三章,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对本研究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并从理论层面推导本文的研究模型。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方法。重点介绍本研究所依托的宝贵的数据来源――CPSED的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过程,汇报主要研究变量的选取及测量方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等。第五章,实证分析与结果。本章详细汇报数据分析的结果,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并对假设检验结果给予相应的解释与讨论。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与概括主要结论与关键发现,提炼创新点,明确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典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组45例,正常对照组45例,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手法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其发病率不断增高且趋向年轻化,随着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不断完善,乳腺癌的生存率不断提高。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
<正>一、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标准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主要是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
<正>与舒婷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舒婷的独特艺术个性就在于她很少以理性的姿态正面介入外部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显现个人心灵
期刊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级别和不同年龄段患者呼吸道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方法实验菌株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观察鼾症患者夜间睡眠呼吸低通气暂停综合征(SAHS)的类型及程度。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滨海新区因打鼾等症状就诊的患者进行PSG监测。其
<正> 肛裂系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肛管移行上皮全层裂开,常因慢性感染形成棱形溃病,有便秘、出血和肛门疼痛等主要症状,以青壮年多见。早在十九世纪,扩张肛门括约肌的方
<正>2008年,河南省开始高中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
<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金元名医李东垣所创的《脾胃论》中的第一方,最能反映李氏在中医辨证中"补中升阳、兼泄阴火"的思想,其在临床中有着相当完备的应用。本文对此方的方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三个发展阶段以后,目前正走向第四个发展阶段——体验经济阶段。体验经济是满足人们各种体验需求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