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标是揭示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论证。在阐释这种关系时,首先提出了基本思路。即①身份可以通过消费方式表现出来,消费方式是进行身份构建和维持的重要手段。或者说,消费方式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同时,身份对消费方式具有约束功能,个人总是选择与其身份相符合的消费方式。②消费方式及其身份认同功能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消费方式的身份认同主要包括两个互逆的过程。一是群体所属感。它是通过消费方式将个人融入某个阶级、阶层或群体来定位身份,强调群体间的差异。二是自我感。自我感的本质是一种群体疏离感,通过消费方式强调自己不属于任何群体或阶层来定位身份,所表达的是个体间的差异。基于上述研究需要,本研究将主要内容分为理论视角、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结论与讨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视角,即第一章。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三个角度,阐述了物的社会意义的内涵及其对本研究理论建构的作用。然后提出运用消费方式分析身份认同这一问题可以有两种视角。一是个体层次的,二是集体层次的。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即第二章。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主要概念予以界定,介绍了个案研究方法及个案的分析。第三部分为结果分析,即第三章。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考察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方式的特点,以及消费方式如何进行群体身份的维持和建构。在本章,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职业作为阶层和群体身份划分的依据。不同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的群体在消费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同时,不同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也会影响人们运用消费方式维持和建构身份。第四部分是结论与讨论,即第四章。总结了资料分析所获得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研究中几个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