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乐歌考释与研究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音乐领域最早的启蒙者之一,其最显著的成就是:编印出版歌曲集《国学唱歌集》、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以及综合文艺杂志《白阳》,在以上歌集和杂志中,刊录了他众多歌曲作品;此外,李叔同从事教育期间、出家后亦创作有众多乐歌。不同时期,李叔同有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精神领悟,而此则物化为首首乐歌。通过分析他不同时期的乐歌作品,剖析其艺术语言与艺术技巧,尤其将视角聚焦于词、曲关系研究,可明晰李叔同生平作歌之词作观念、曲作观念以及具体的词、曲结合方式及手法,更可以剖析李叔同对待传统、外来文化的态度,考究其精神思想。《国学唱歌集》的出版可以说是李叔同踏入音乐领域最早的成果,究其出版歌集的根本原因,是“乐经云亡,诗教式微,道德沦丧,精力爂摧”,直接原因则是“三稔以还,沈子心工、曾子志忞,绍介西乐于我学界,识者称道毋少衰。顾歌集甄录,佥出近人撰著,古义微言,匪所加意,余心恫焉。”①从该歌集序言中可直观了解,李叔同有感于当时国内“乐经云亡,诗教式微”,才“上泝古毛诗,下逮昆山曲”集合成册。正基于此,李叔同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早期提倡国学、弘扬传统的代表人物。悉心观照其歌集,不难发现其中作品亦是李叔同个人经历、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如《葛藟》《黄鸟》等反映出他的身世状况与生活感受;《喝火令》《扬鞭》等反映出他的精神气质与民族主义倾向;《行路难》等反映出他仕途不顺的真实感受。《音乐小杂志》的出版则与《国学唱歌集》有较大不同。李叔同编撰《国学唱歌集》更大程度上是注重音乐的“启蒙教化”功能,而在《音乐小杂志》中,他则鲜明提出,“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②可看出李叔同除注重音乐道德教化的功能外,他还意识到音乐在情感、精神层面的效力。李叔同留日系统学习音乐一科后,对国内同时期的歌曲创作、演唱,发出“我国近出唱歌集,皆不注意强弱缓急等记号。而教员复因陋就简,‘信口开合’,致使原曲所有之精神趣味皆失。”③的评论,他对自己《国学唱歌集》的出版更表达出“第一疚心之事”的忏悔。《白阳》是一部综合性杂志,由李叔同回国后创办,此可视为“《音乐小杂志》的姐妹刊”④。李叔同归国后投身教育行业,在此期间他写作众多歌曲,其中不乏《春游》这般富有青春气息的作品;但也有诸多如《悲秋》《晚钟》等充盈忧郁气息的歌曲。总的来说,这阶段李叔同的创作饱含一种深入骨髓的“悲”之气息,但同时我们又可以寻味到他从“悲”向“随顺”的态度转向,这些信号可从他的作品中寻见,如《送别》《留别》《早秋》等。李叔同出家后,人生进入新的阶段,这时他几乎摆脱尘世间的一切羁绊,精神超然。正如《山色》中所言,“万法皆然”。综合以上,本文将从“李叔同乐歌初探”、“乐歌中词曲关系探析”、“李叔同作歌观念探微”三章具体对李叔同乐歌作品进行考释与分析,提出李叔同作歌包括选词配曲(或称“嫁接”)、依曲填词、作词作曲、作曲、作词、“修定”六种方式,其中“修定”这一方法目前学界尚未提出。文中研究乐歌中的词曲关系,不仅仅停留于音乐形态分析层面,同时还着眼于历史叙事,包含对部分乐歌词、曲的溯源,歌词与传统诗词关系辨析,乐曲的选择观探析,歌词乐曲结合方式辨析等。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探索乐歌作品的历史意涵,揭示李叔同的创作观念及精神诉求。此外,本文还对部分存有争议的乐歌版本及其归属作了梳理、辨析和厘定。
其他文献
漫瀚调是准格尔旗重要的特色文化名片,是鄂尔多斯市境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十九大以来越来越强调提升文化自信,重视传承与挖掘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挖掘和发展我国各地各民族的音乐传统对于建设新时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2001年的音乐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各地重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教育的规定,并相应的提出了在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实施国家、地方、学校
学位
尼古拉·卡洛维奇·梅特涅尔(Nicolas Karlovich Medtner),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在俄罗斯和世界音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回忆奏鸣曲》是《被遗忘的旋律》作品38中的第一首,该曲目采用传统的创作手法,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演奏,都有学习的价值。本篇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音乐分析法对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调性、织体进行分析。用演奏分析法,从演奏者的角度对本首作
学位
多声部视唱作为视唱练耳课程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多声部读谱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论文中,笔者在传统多声部视唱训练方法基础上,借鉴申克分析法来深化学生对音高组织逻辑的理解,致力于避免训练中频繁出现的音高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演唱效果。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中介绍了多声部视唱以及申克分析法在其训练中的适用性。笔者从多声部视唱教学概述以及申克分析法的借鉴设想等方面入手,针
学位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宋,广泛流行于元明清时期,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味,使之长期以来流传不衰。因此,古筝也是中国当代作曲家挖掘新音响、贯穿新理念而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的民族乐器。秦文琛作为我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对民族乐器有着独特的创作观念并实践到多部作品中。本文挑选了秦文琛创作的三首以古筝为主奏乐器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涵盖了独奏、室内乐及协奏曲三种体裁,时间跨度基本涵盖了
学位
由河南民族乐团委约的,由作曲家赵季平、王丹红、张一兵、杨一博共同创作的民族交响音画《孙子兵法·回响》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一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本文中,笔者结合其参与作品排演工作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梳理了作品的创作历程,并在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指挥诠释进行论述,试图发掘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进而对这部作品以及其它该类型作品今后的指挥诠释提供了参考。
学位
美声作为舶来的一种发声方法,其本身的科学性给我国声乐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并不是一种负面的、带有攻击性质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发展的“催化剂”。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受到了西北民歌文化与美声唱法的不同影响。美声歌唱其实就是指意大利唱歌的一种风格,Bel Canto在意大利之中,根据字面的翻译应该是美妙的歌唱,同样也可以将其翻译为美歌或者美唱。具体来
学位
伯恩哈德·朗(Bernhard·Lang),1957年2月24日出生在奥地利林茨,是当代奥地利作曲家,其创作深受“先锋派”作曲家的影响。他在布鲁克纳学院高中完成学习后,搬到格拉茨学习爵士钢琴、编曲和古典钢琴。在那里,他还学习了哲学和德国文献学。2006年作为特邀艺术家参加维也纳现代艺术节。2013至2014年间,他在卢塞恩音乐学院任作曲客座讲师。伯恩哈德·朗在当代德奥先锋派作曲家中较为活跃,他的创
学位
德国艺术歌曲早在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先驱的作品,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有了更大发展,形成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全盛期。德国艺术歌曲是由独立的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而形成,在有着同样的文化、语言背景的德语圈国家里被统称为“德国艺术歌曲”,就像当时的“德国文学”、“德国歌剧”一样,“德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创作的体裁,在西洋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与传承。中国艺术歌曲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
学位
美国音乐教育研究起步较早,且对于儿童的音乐教育甚至是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同样重视。加之美国所颁布的《国家核心艺术标准》注重培养各个阶段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得美国在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十分具有借鉴意义。针对我国在儿童音乐教育已有研究上存在纵深性和全面性上的不足,本研究立足于2000年-2020年美国儿童音乐教育的文献以及相关的实践研究,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文献关键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分
学位
什么是声音主义(Sonorism或Sonoristic)?从文字上而言,声音主义源自法语“sonner”(声音);在风格上,它被称之为Sonorism,指其创作内容以音色音响为主要参数的音乐作品;在理论上,它被称之为Sonoristic,指对音色音响类作品的分析思路。在创作上,声音主义不同于西方先锋派以数字化来创作音乐,而是关注实际音响效果;在音乐内容上,它与联觉产生呼应,回避任何文字上的形式解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