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beckycc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牵牛、织女是空中的两颗耀眼的星宿,也是原始星神崇拜的对象,后来这两颗明亮的星宿成为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角,降落到人间,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从先秦到汉代,牵牛织女的神话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并得到发展和孳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故事基本定型。张华的《博物志》和《殷芸小说》中,有这个故事的基本雏形。而且,殷芸小说的记载成为这个故事的发展演变的核心和辐射源,后世的牛女故事多从中取材或在此基础上演变。魏晋时期,牵牛织女的故事和民俗节日七夕结合,从此这则神话故事在文学殿堂中大放异彩,同时在民间文化中广泛传播。唐宋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在《灵怪录》出现异化现象,郭翰遇到织女下凡的艳事成为后代文人们创作的因素之一。唐宋时期的七夕诗歌繁荣,七夕风俗在民间蔚为壮观。明清时期是牛郎织女文学的鼎盛时期,七夕诗歌仍然沿着唐宋七夕诗词的道路发展。而在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中,牛郎织女故事也成为文人关注的题材。比如,明代万历年间朱名世的《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清代邹山的传奇《双星图》等都在故事原型的基础上孳生出的一些新作品。到了清代,宫廷和地方都要上演一些承应戏来庆祝,《昇平署月令承应戏》中就有“七襄报章”、“仕女乞巧”两出戏的剧本流传。清末民初的《牛郎织女传》是在民间艺人说唱的基础上,经过文人加工过的章回小说,是牛女故事的近代形态。牛郎织女故事的演进是在《殷芸小说》《郭翰》《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牛郎织女传》《双星图》等一些叙事文学、历代的七夕诗歌和民间故事流传的基础上构成的,它们递相传承,迭加演变,共同推动这个故事向前发展。本文就元明清时期有关牛郎织女的小说和戏曲进行分析,并以这一时期的七夕诗词为佐证,试图厘清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在元明清时期的演变情况。
其他文献
财政错觉论是意大利财政学派的主要理论遗产之一。在早期的研究中,财政错觉被认为是国家用来缓和阶级矛盾的主要财政手段。在经过理论演变和发展以后,按照政府经济行为的不同
调制在通信系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差分相移键控(DPSK)是一种相位调制技术,它利用前后码元载波相位的差值来传送数字信息。在高速大容量通信网络里,光DPSK调制是最具潜力的
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及创新举措。
SMT制程中,焊膏模版印刷(Stencil Printing)是首要的、关键的制程步骤。依据相关的研究表明,SMT制程中所发生的制程缺陷约有52%~70%是因印刷制程设定不当所引起的。一般影响印
小麦面筋蛋白是生产小麦淀粉时的副产物,蛋白质含量超过75%,氨基酸种类齐全,是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植物性蛋白源。随着小麦淀粉需求量的增大,小麦面筋蛋白的产量随之增大。
目前,通讯设备以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LTCC无源集成技术因其优异的微波/射频性能,而成为电子业一大新兴的热点,是实现无源集成的
城建项目中的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城建项目的过程,城建工程造价一般是指某项城建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城建项目有计划的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
耦合结构的设计和调整是研制耦合腔行波管的重要一环。虽然高频系统的特性是决定管子工作带宽的根本,但是耦合结构的频率响应也会影响器件的整体工作频带。耦合结构作为行波
裂缝是隧道衬砌常见的病害,对其如何处置是一研究热点。统计了国内外大量裂缝病害案例,分析了造成衬砌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有限元探讨了张拉裂缝的开裂机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是表征交叉口交通供给、衡量交通运行状态的重要基础指标。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典型特征之一,混合交通条件下,行人、非机动车对信号交叉口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