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完整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城乡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协调城乡关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扩大、利益分配不均、政治地位差距等,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这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多年的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使得城乡矛盾日益加剧,成为了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提高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东北地区的城乡互动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城乡互动理论研究综述,综述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为东北地区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分析,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建立东北地区城乡良性互动发展的模型;其次针对模型及计算结果,对于东北地区城乡互动水平进行评价;第三部分对制约东北地区城乡良性互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产业结构转换以及资源要素的单向流动等;第四部分总结东北地区城乡互动水平较低的负面效应即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竞争力弱、资金缺乏,投资不足、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吸纳劳动力较少、下岗失业人员多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东北地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协调;第三章是对东北地区城乡良性互动发展模式的思考,主要总结了现有的城乡互动发展模式,并对国内的城乡良性互动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启发出东北地区城乡互动的模式问题;第四章对于促进东北地区城乡良性互动进行思路总结,体现出城乡互动对于东北振兴的特殊重要意义,总结出城乡互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城乡关系的平等互利原则、要素资源的优势互补原则、和城乡互动中的协调原则。在此基础上整合要素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整合产业结构,实现工农协调,这就是实现东北地区城乡良性互动的着力点;第五章探讨东北地区城乡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通过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完善土地政策和引导资金流入农村等措施建立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发挥工业的聚集效应,振兴主导产业,完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完善大城市功能,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