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股权改革中的劳资冲突风险评估与化解——基于杭州X公司的案例分析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改革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来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当前,为了应对当前新的形势变化,地方政府和国有资产部门进行了投资战略调整,按照“需进则进,需退则退”的原则,对现有的行业做出重新的取舍。因此,一些企业纷纷进行了第二次股权改革,对于一些非重要领域的国有资产股权采取陆续全部退出的政策。国有股权的退出,不可避免地会再次引起企业员工的忧虑,各种经济问题、社会矛盾以及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叠加效应又开始集中凸显出来,存有较大的劳资冲突风险。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准确评估与科学化解国有企业股权改革中的劳资冲突风险,不仅是对经典劳资冲突理论以及国内现有相关研究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其他企业股权改革过程中如何避免劳资冲突具有指导作用,对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以杭州X公司为典型案例,全面分析讨论股权改革过程中劳资冲突的各种因素,创新性提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客观地评估杭州X公司在股改过程中所引发的劳资冲突风险程度,并提出一系列化解劳资冲突的相应对策,对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劳资冲突风险调查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等级判断和制定风险防范、化解风险措施的基础。因此,为了准确评估杭州X公司股权改革过程中的劳资冲突风险,我们采取实地走访、个人访谈、发放问卷、召开小型座谈会、舆情收集与分析等多种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广泛调查、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的目的。
  在广泛细致的调查基础上,提炼出杭州X公司在股改过程中诱发各项劳资冲突风险因素。由于X公司股改中的劳资双方分歧较多、劳资冲突风险因素较多、层次较复杂,采用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无法很好地体现风险指标体系中各层次和各因素的权重以及对于风险等级的隶属度关系。因此,本文在传统的风险冲突评价的内容、原则基础上,创新性构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HP-FCE)对杭州X公司股改中的劳资冲突风险进行系统性评估。
  初步评估的结果显示,杭州X公司此次股改过程中的劳资冲突风险属于中等风险,很有可能会引发规模不大的群体性冲突,而引发这一中等风险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改设计阶段的“相对控股方”国有股的退出、没有参照企业发生重大变化而对员工进行对应补偿的风险、股权转让引发员工分流及安置引发的风险等。针对这些冲突风险的核心因素,本文还针对性提出了完善股权转让的顶层设计、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商机制、主动回应员工的各种诉求、保证安置政策的合法合情、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等化解劳资冲突的有效措施,然后重新评估杭州X公司股权改革过程中的劳资冲突风险,发现无论是整体风险还是单因素风险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其他文献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力量,而自主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器,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成为一项重要政策。适当的财税激励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主创新外部性带来的损失,同时降低创新活动风险以及创新所需成本。本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检验-结论剖析-相关建议”这一思路,运用实证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不同财税激励工具对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力点。创新投入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前期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创新意愿。目前研究大多从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来研究企业的创新投入,例如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波动、股权结构、管理层能力和薪酬激励、融资约束等等,基于管理者是理性人假设进行探讨。自行为金融学理论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以来,越来越多的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多次大幅波动对我国股市同样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较为落后,各种制度建设都不甚完善,由此所引发的企业股价偏离内在价值的现象更普遍,也即资产误定价问题突出。而长期存在的股价偏离对资本市场发挥其资源有序配置功能而言,将产生不容忽视的障碍,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致使投资人与企业利益受损,也不利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因此,加强对企业资
学位
随着经济水平快速攀升,企业发展日趋多元化,环境问题也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如何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重新修订,以及十八大和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的推动,我国正不断加强环境规制建设,逐步完善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体系。  对于重污染企业,无论在环保标准还是在环保监管上,均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制,但是,较强的环境规制在约束企业环境
成功的上市公司成就了成功的风险投资,并使他们逐渐进入了公众和学术界的视野。对于企业经营,他们能够利用行业经验提供管理建议,并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对于公司治理,他们以外部投资者的身份强化了董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因此,考察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真实影响有一定现实意义。现有风险投资相关的文献以研究增值、监督、声誉这三方面特征为主。然而,尚未有文献对不同特征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考察。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企业避
随着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文化遗产地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以来是一种辩证的动态关系,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已超越冲突论,进入调和论,并向协同论发展迈进。文化遗产地的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重视旅游者的态度。  本文从管理学、旅游地理学等角度出发,以手段目的链、顾客感知价值、价值-态度-行为理论构建研究的理论模型,运用文献分析法
学位
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下,精品酒店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在消费者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体验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被视为酒店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  杭州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住宿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因此本研究以杭州西湖地区的精品酒店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个体消费者对服务创新的感知和评价,研究消费者的主观感知创新性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内容为三部分:  (1)通过
学位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乡村游客日益增多,给乡村旅游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景区的环境问题。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对促进乡村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转变游客环境保护理念,进而引导其主动践行环保,才能更有效进行景区的环境管理。因此,需要探究乡村游客环境
学位
自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但是目前面临着文化重点错位、氛围趋同和盲目挖掘等问题,增强文化特色是旅游景区急需解决的重要事宜。如何让游客感知到文化内涵,仅靠挖掘文化元素是不够的,要将文化外显给游客以直观的感受,文化氛围的营造便是重要的传播渠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氛围的作用机理,分析文化氛围对忠诚度的影响机制,为旅游景区改善文化氛围以吸引游客提供理论指导。 
学位
随着我国旅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B2B平台得到涌现并取得了较好业绩。但随着平台间的激烈竞争,通过信息不对称方式来获客与获利变得越来越艰难。为此,通过研究旅游B2B平台的下游分销商——旅游产品的零售商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影响该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旅游B2B平台的健康发展有着较好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国内外参考文献的查阅,对于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学术界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