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下,精品酒店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在消费者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体验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被视为酒店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 杭州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住宿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因此本研究以杭州西湖地区的精品酒店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个体消费者对服务创新的感知和评价,研究消费者的主观感知创新性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内容为三部分: (1)通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下,精品酒店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在消费者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体验时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被视为酒店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
杭州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住宿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因此本研究以杭州西湖地区的精品酒店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个体消费者对服务创新的感知和评价,研究消费者的主观感知创新性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主要内容为三部分:
(1)通过阅读感知创新性、消费情绪等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从消费者感知创新角度出发,研究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备受关注,从而确定以杭州西湖地区的精品酒店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概念研究。
(2)本研究将以感知创新性为自变量、消费情绪为中介变量以及消费者行为意为因变量,建立“感知创新性—消费情绪—消费者行为意向”这条路径的初步研究模型。运用SPSS以及AMOS软件对收集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分析,再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中介作用,从而进行“感知创新性—消费情绪—消费者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探索。
(3)结论:感知创新性的场景创新、服务内容创新与消费情绪存在正相关关系;消费者行为意向的推荐意向、重构意向、溢价支付意向与消费情绪存在正相关关系;感知创新性的场景创新、服务内容创新与消费者行为意向的推荐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感知创新性的场景创新、服务内容创新与消费者行为意向的重购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感知创新性的场景创新、服务内容创新与消费者行为意向的溢价支付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消费情绪在感知创新性与消费者行为意向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鉴于以上结论,对酒店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17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简称白皮书)指出,我国创新创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结构更加优化、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缺乏创新机制,创新动力不足。特别是,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企业转型的重大任务,为此更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转型。管理层是企业各项战略的执行者,管理层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效益起到关键作用。鉴于企业战略转型中创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新阶段以及目前日趋加剧的国际竞争形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当前新时代的中国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市场、增强竞争力的前提,也是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引擎。由此可见,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根本动力。研发投资作为一项
创业板是我国资本市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创业板的主体是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创业板上市公司注重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增长潜力,具有巨大的成长性和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需要研发资金支持,创业板公司由于其成立年限短、自身规模小、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因素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从而使企业创新投资面临融资约束。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非缺失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包括了数值型信息与文本信息。以数值型信息为主的财务信息体现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分析的基础数据来源;而文本信息更多的是非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的补充载体,更能体现其未来的经营趋势,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管理层作为公司信息披露的决策者,决定了年报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措辞用语,在一定动机下可能使用隐晦或者空洞的文字技巧,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力量,而自主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器,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成为一项重要政策。适当的财税激励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主创新外部性带来的损失,同时降低创新活动风险以及创新所需成本。本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检验-结论剖析-相关建议”这一思路,运用实证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不同财税激励工具对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力点。创新投入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前期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创新意愿。目前研究大多从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来研究企业的创新投入,例如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波动、股权结构、管理层能力和薪酬激励、融资约束等等,基于管理者是理性人假设进行探讨。自行为金融学理论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以来,越来越多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多次大幅波动对我国股市同样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较为落后,各种制度建设都不甚完善,由此所引发的企业股价偏离内在价值的现象更普遍,也即资产误定价问题突出。而长期存在的股价偏离对资本市场发挥其资源有序配置功能而言,将产生不容忽视的障碍,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致使投资人与企业利益受损,也不利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因此,加强对企业资
随着经济水平快速攀升,企业发展日趋多元化,环境问题也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如何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重新修订,以及十八大和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的推动,我国正不断加强环境规制建设,逐步完善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体系。 对于重污染企业,无论在环保标准还是在环保监管上,均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制,但是,较强的环境规制在约束企业环境
成功的上市公司成就了成功的风险投资,并使他们逐渐进入了公众和学术界的视野。对于企业经营,他们能够利用行业经验提供管理建议,并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对于公司治理,他们以外部投资者的身份强化了董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因此,考察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真实影响有一定现实意义。现有风险投资相关的文献以研究增值、监督、声誉这三方面特征为主。然而,尚未有文献对不同特征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考察。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企业避
随着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文化遗产地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以来是一种辩证的动态关系,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已超越冲突论,进入调和论,并向协同论发展迈进。文化遗产地的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重视旅游者的态度。 本文从管理学、旅游地理学等角度出发,以手段目的链、顾客感知价值、价值-态度-行为理论构建研究的理论模型,运用文献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