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散文中最早提到“寓言”二字,寓言又是庄子学派阐述道家思想的主要手段。《庄子》寓言与先秦其它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比较,风格独特。这种风格的形成,受庄子本人的生活经历、情感趋向、学识修养、理想志趣的影响,也受庄子学派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 《庄子》寓言的人物形象杂多怪诞。一方面借重历史人物的名声,另一方面又改变历史人物的原初面目,使之发生大幅度的变形,是《庄子》寓言人物形象的特色之一。以孔子为例,《庄子》寓言中的孔子面貌与历史原初面貌相去甚远,而且复杂多变;究其原因:一是庄子学派特殊的写作手法使然;二是儒道两家理论上既相冲突又相融通的特点使然;三是历史上的孔子,其思想、性格的多面性给形象改造留下了空间。从对孔子形象的改造中,可以看出庄子学派熟知孔子的事迹,而且具有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 《庄子》寓言从现实生活中取象时,较多地关注社会底层的人群,如工艺非凡的技匠、德胜凡人的畸人。这反映了庄子学派并非真正的去情忘情,而是热切地关注现实人生,同时也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作者塑造这两类形象,目的是要表现“道”的至高无上性质:道超乎技,德胜乎形。 庄子学派主要活动于宋楚之间,而宋楚盛行的鬼神文化观念、楚地浓烈的巫风习俗,决定了《庄子》寓言较多地从神话中取材。《庄子》寓言在对神话材料加工改造时,巧妙地以哲学观念置换神话观念,《庄子》寓言因此体现了从蒙昧时代向理性时代过渡的演进之迹。 与其它诸子寓言比较,《庄子》寓言已从论说附庸的地位中摆脱出来,独立地充当言道说道的角色,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庄子》人物寓言的风格可以概括为幽默诙谐、博大玄妙。这一风格与庄子学派良好的学识修养、愤世嫉俗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精到的观察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分析《庄子》寓言人物形象入手,结合庄子学派特定的社会地位、特别的思想感情、特殊的文化背景,可以解释《庄子》寓言风格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