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nhson)1980出版了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从传统的修饰学范畴中摆脱出来,Lakoff等语言学家纷纷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概念隐喻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是认知理论的重要成分。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的运用和发展中的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隐喻概念实现。本文对大量的语料分析,发现隐喻在计算机用语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用语里的隐喻可归纳为“人”、“容器”、“高速公路”、“工具”、“社区”、“建筑物”和“战争”等概念隐喻,文章运用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nh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分析。全文包括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论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动机、理论框架和全文的组织结构。第一章综述了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的系统性、连贯性、基本要素。第二、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运用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nh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计算机用语里的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表明:共享的蕴涵不仅使计算机用语里的概念隐喻内部、之间具有系统性、连贯性,而且同一目标域或同一源域的两个概念隐喻之间,同一目标域或同一源域的多个概念隐喻之间及不同的概念隐喻之间都具有连贯性。同一目标域里的概念隐喻可以共享几个方面的隐喻蕴涵。此外,针对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nhson)指出隐喻的映射是自发的、对等的观点,我们认为:计算机用语隐喻的映射是部分的、选择性的,即使部分对应,它对我们认识计算机用语隐喻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深入探讨的计算机用语里的概念隐喻内部、之间是一个有规律的、关联的、统一的连贯体,起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任意的、零散的、随意的、孤立的概念隐喻之间,其实是有规律性的。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我们步入这个虚拟世界时,从对计算机初步的、表面的了解,到全面、深入的认识,再到计算机将来的发展,步步入深,日臻完善,这样一个连贯性的话语来描述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和计算机将来的发展。虽然各概念隐喻的侧重点不同,突出的角度也不一样,但他们有共同的使用目的: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目标域并使计算机为我们服务。总之,以概念隐喻为指导,从认知角度分析计算机用语隐喻特征,进一步证明概念隐喻理论具有很大的解释力,这对了解计算机,增强语用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