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物史观为研究方法,在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与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尤其是对各种小资产阶级社会公平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这些理论批判,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公平范畴的本质、特征,建构了恩格斯公平观的基本框架。认真研究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入手,归纳了恩格斯公平观的两个研究视角,首先是恩格斯公平观的批判性前提,即反对脱离历史与现实抽象地谈论公平;反对把公平视作社会发展的永恒原则;反对将公平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基础;对“公平”的批判并非拒斥公平问题;其次是恩格斯公平观的方法论基础,即唯物史观和物质生产。在分析恩格斯公平观的批判性前提和方法论根基的基础上,恩格斯通过对蒲鲁东主义公平观、杜林主义公平观、拉萨尔主义公平观等三个代表性的非无产阶级公平观的剖析和批判,深入挖掘和认真梳理恩格斯公平观的本质、阶级性以及无产阶级的公平观。在公平的本质问题上,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人们对现实分配关系与自身利益关系的道德评判;其次,在阶级社会里,公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的公平观不是追逐抽象的公平口号,而是消灭阶级。最后本文论述了恩格斯公平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恩格斯公平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途程中,恩格斯的公平观对于我们运用唯物史观审视和思考当前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构,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