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起,我国GDP增速回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大幅拉动产值的现象见顶回落,规模红利逐渐褪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寻求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更大产出。本文借鉴工业社会代谢理论中的物质流分析法,建立了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账户,并运用其中的投入产出指标构建了完善的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弥补了过去生态效率依靠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基于上述生态效率评价体系,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了核算。评价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上看,我国省域生态效率在2007-2016年十年间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尤其是2016年,随着“十三五环境规划纲要”的出台,我国各省市积极采取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使得生态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空间维度上看,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生态效率均达到有限前沿,但受恶劣的生态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的产业结构等多方面限制,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各省市生态效率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省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抱团发展”现象,因此本文运用全域及局域Morans’I指数对我国各省市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空间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分别存在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现象,空间集聚使得各省生态效率形成连片式发展,地区间生态效率相互影响的现象非常明显。为了研究生态效率空间集聚的原因,本文选取可能对生态效率造成影响的六大因素,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态效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构成生态效率长期稳定提升的基础,能源结构的改善和环境政策的实施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快速而明显,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提升生态效率水平。同时,人力资本的流动、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政策的相互效仿使得一个地区各要素的变动不仅作用于本地区生态效率,同时也对邻近地区生态效率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生态效率强烈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最后,本文依据我国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结合我国国情和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清洁能源使用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等六个方面对改善我国生态效率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因其可见光透过率高、氧化态稳定、电导率较高、易加工等特性,作为空穴传材料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
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能源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
目前,铁催化C-H转化与C-C键的构建在过去几年迅速带动了化学界的发展。在构建C-C键的各种方法中,通过避免使用有机卤化物/拟卤化物或有机金属试剂,两个C-H键的直接偶联是最有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困扰人类的两大难题,光催化技术的出现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大多数光催化材料都存在光响应范围窄、稳定性差、光生
超材料是一类人工复合型结构或材料,它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通过严格而复杂的人工设计可以表现出负折射、隐形、电磁诱导透明、完美吸收和单向无反射等物理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缅语群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彝语北部方言分北部和南部两个次方言。本文研究所研究的沙马话属于彝语北部方言的一种土语,但是尚未确定属于哪个次方言。沙马话分布在凉山州东部一带,主要见于雷波县的雷池乡、咪姑乡、卡哈洛乡部分地方,昭觉古里拉达、麻吉哈呷,金阳县的洛觉乡,以及美姑县的沙马瓦托。历史上,这些操用沙马话的区域均属于“沙马兹莫”管辖区。由于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智能IC卡作为银行卡,由于其具有不易消磁且卡号不易磨损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面对如此巨大的银行卡需求,我
近十几年来随着超材料的问世,超材料展示出了众多自然界所没有的奇异现象,其在负折射、隐形斗篷、完美透镜和完美吸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
铜胺氧化酶是催化多胺降解的一个重要的酶,同时它也催化活性氧产生。前人药理学和遗传学研究显示,铜胺氧化酶催化形成的活性氧参与了气孔运动、维管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暗示
动态相变光学涂层显示技术是结合了光学涂层干涉显色原理和相变材料光学性质可调特性的新型反射式彩色显示技术。利用相变材料不同相态间光学性质差异显著的特性实现了薄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