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盐磷酸酶(phospholysine phosphorhistidine inorganic pyrophosphate phosphatase,LHPP)是一个进化保守性的蛋白翻译基因,最早是在猪脑组织中发现。近年来的研究指出,LHPP对多系统的肿瘤发生和发展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LHPP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特征和临床意义,以及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盐磷酸酶(phospholysine phosphorhistidine inorganic pyrophosphate phosphatase,LHPP)是一个进化保守性的蛋白翻译基因,最早是在猪脑组织中发现。近年来的研究指出,LHPP对多系统的肿瘤发生和发展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LHPP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特征和临床意义,以及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调控及相关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研究LHPP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以及LHPP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The Human Protein Atlas,The Cancer Genome Atlas,以及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评估LHPP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体外肿瘤细胞增殖实验和体内裸鼠颅内原位成瘤实验研究LHPP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影响。通过细胞糖摄取能力检测、代谢物质水平检测,及细胞线粒体氧化呼吸和糖酵解压力测试评估LHPP对胶质母细胞瘤能量代谢的影响。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质谱分析、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全基因转录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半衰期检测、泛素化水平检测等研究LHPP调控胶质母细胞瘤能量代谢和恶性进展的相关分子机制。通过表型挽救和机制挽救实验对上述分子机制进行验证。结果:LHPP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均显著降低或不表达,并且与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LHPP低表达水平的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通过质粒转染或病毒感染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过表达LHPP,能显著抑制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增殖,遏制移植在裸鼠颅内肿瘤细胞的成瘤,并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分子机制研究显示,LHPP能够与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相互结合,并导致细胞内PKM2的蛋白结构稳定性被破坏,诱导PKM2蛋白经泛素化途径被降解。PKM2蛋白降解后,细胞内二聚体和四聚状态PKM2蛋白水平均降低,并且PKM2的激酶活性也相应降低,从而进一步导致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糖酵解和氧化呼吸水平被遏制,最终导致细胞内能量物质ATP水平显著减少,起到抑制肿瘤的效果。挽救实验结果显示,恢复PKM2的表达后能够有效逆转LHPP过表达引起的胶质母细胞能量代谢抑制及体外和体内肿瘤恶性进展抑制。结论:LHPP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异常低表达,并与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过表达LHPP能通过诱导PKM2蛋白泛素化途径降解抑制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氧化呼吸水平,阻碍细胞供应能量,从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
其他文献
背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开启了肺癌的精准治疗时代,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目前已有奥希替尼(Osimertinib)等第三代EGFR-TKIs进入临床,虽然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致死率或致残率极高,对社会家庭危害重大。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保肢治疗方式,但近5年患者总体生存率未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目前应用于保肢治疗的材料主要为钛合金、不锈钢或钴铬钼合金等,均为惰性材料无生物活性对肿瘤治疗无作用,且远期因力学不匹配导致植入材料松动、断裂。植入材料直接与体内组织相接触
背景及目的:动脉钙化是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和衰老等普遍好发的血管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然而,动脉钙化在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尽早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并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未来动脉钙化防治的重要方向。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空腹血糖变异性(FGV)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然而,FGV和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第一部分通过描述中青年人群不
一、研究背景过去的几年中,液体活检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准医疗诊断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复发风险评估,连续采样进行疾病进展监测和治疗反应评估等方向。液体活检技术同传统的组织活检技术相比具有无创性、均质化及连续采样等优势。目前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基于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CTCs)、循环细胞游离 DNA(circulating ce
研究背景:高氧诱导的急性肺损伤(Hyperoxia-induced lung injury,HILI)是一类暴露在高氧环境下而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高氧可以导致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增加,导致肺组织病理改变和肺水肿等。尽管在关于HILI的研究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对HILI的
研究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鼻咽粘膜内膜所引起的上皮恶性肿瘤,其在全球的地理位置分布极其不平衡,新发病例中70%以上都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的差异性。早期鼻咽癌经过单纯放射治疗即可痊愈,而中晚期鼻咽癌则需要联合放化疗的方式才能取得相对较好的疗效,所以探究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就显得至关重要。KIF3A是初级纤毛的组成成分之一,初级纤毛可以介导多种信号通路的转导。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初级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研究证实,血脂代谢紊乱与炎症免疫反应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是其主要的病因,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在血脂代谢及血管炎症免疫反应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巨噬细胞被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危险因素激活,释放众多促炎因子及炎症因子,诱导自
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髓系细胞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主要由t(9;22)(q34;q11)易位产生典型的BCR-ABL1融合基因,该基因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使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受阻。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
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对于肺结节的临床管理至关重要。传统肺结节风险评估模型依赖影像征象和临床特征,需要医师标注且存在一定主观差异。深度学习及影像组学在肺结节风险评估有较多研究,但临床应用仍存在困难。目的:1、提出用于深度学习算法临床落地的有序层级网络导向策略(Hierarchical-Ordered Network-ORiented Strategy,HONORS);构建在不同临床场景用于肺结节恶性风
第一章 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对手指指固有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了解了指动脉指背分支发出的位置、走形、数量、分布,并进行测量与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其在指侧方及指背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为临床中设计皮支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0双20只新鲜手标本,分别于前臂尺桡动脉灌注红色填充剂,待其凝固后,解剖寻找指动脉及其指背所有皮支血管,应用游标卡尺对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