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对于高分辨食管测压临床研究的影响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baow1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食管测压是诊断食管动力疾病的金标准,近年来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 HRM)被认为是测压技术的一大突破,可以构造三维图像,更加直观和明晰的描述食管动力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对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的诊断和研究都是基于最新的芝加哥标准,而芝加哥标准对于食管动力疾病的诊断是基于在平卧位下病人10口吞咽的动力图像数据的分析,而在人类的正常“生理”过程中,坐立位的吞咽显得更加合理和自然,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体位下(坐立位和平卧位)对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数值以及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指出立位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中的影响,以及讨论立位测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方法:   626名患者接受2次不同体位下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测量其静息压及10口水吞咽下的食管动力数据,对其坐立位和平卧位下的数据分别用ManoViewESO3.0TM软件进行分析,包括下食管括约肌的长度静息压,残余压松弛率,食管中段的传播速度及波幅,远端收缩积分(DCL),食团内部压力(BPI),收缩前沿速度(CFV),收缩延迟(DL)等,运用2012年最新的芝加哥标准给予分析和诊断。   主要结果:   总体(在剔除了1,2,3型贲门失弛缓病人数据后)的数据中,在立位下,食管体部的蠕动幅度小于卧位(63.1±15.5mmgh vs73.3±9.7mmgh,P<0.01),蠕动速度快于卧位(4.8±1.4mmgh vs4.3±1.2mmgh,P<0.01),而远端收缩积分小于卧位(2199±124 mmgh*s*cm vs2756±148 mmgh*s*cm,P<0.01);立位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残余压相比卧位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2型贲门失弛缓病人中,立位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残余压相比卧位同样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名贲门失弛缓病人的诊断分型在卧位和立位下改变。   在流出道梗阻病人中,体部的动力改变符合总体趋势。在立位下,食管体部的蠕动幅度小于卧位(69.9±9.9mmgh vs78.1±9.1mmgh,P<0.01),蠕动速度快于卧位(4.5±0.8mmgh vs4.3±0.5mmgh,P<0.01),而远端收缩积分略小于卧位(1962±105 mmgh*s*cm vs2145±131 mmgh*s*cm,P<0.01)和总体数据倾向相符。虽然在立位和卧位中,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残余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影响到到部分患者是否有流出道梗阻的诊断,4.79%(30/626)的患者的诊断结果改变。   结论:   立位下会使部分高分率食管测压的数据发生变化,这可能和人体重力因素和食管收缩相关,其中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数据的改变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立位的食管体部的蠕动幅度小于卧位,蠕动速度快于卧位,而远端收缩积分略小于卧位。对于流出道梗阻以及贲门失弛缓病人的诊断分型应该综合立位和卧位的数据,得出更加合适的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促炎物质对单核细胞IL-37及Smads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对IL-37的抗炎作用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1.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将血透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
目的 观察个体化差异评价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80例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例,通过双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0)
背景:   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它一直居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
目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解决因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十分迫在眉睫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公众及各医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