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多生异位唾液腺疾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颈部多生异位唾液腺疾病的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随访。   方法:   本研究通过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颈部多生异位唾液腺的6例病例,分析其临床症状,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随访,对此种疾病进行研究。   结果:   6例临床病例中,3例以颈部瘘道形式出现,3例颈部可触及包块。4例手术治疗,1例接受细针穿刺活检术但拒绝手术,1例拒绝手术。5例患者的病理HE染色提示为与唾液腺相关疾病,经过口腔医师手术治疗的4例病例随访未见复发。   结论:   颈部多生异位唾液腺疾病以颈部包块或瘘道为主要症状,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均可诊断。手术治疗时应尽量摘除周围可疑组织,按照此种方法进行治疗,长期随访没有复发病例。
其他文献
目的:根尖周炎(Periapical Periodontitis,AP)的病理特征是根尖周组织的炎性骨吸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人体唯一具有骨吸收作用的细胞,主要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或由造血干细胞分
后现代艺术提供了借助主体外在形象索求内在含义的系统性思维.为探究空间对材料语言呈现的特殊意义,本文分析了以布料为材料的艺术作品,得出在材料(物质性)、材料的经历(被处
1病例报告患儿男,10岁,因“发现头颅右顶部肿物20余d”于2015-04-14入院。患儿于2015-03理发时发现右头顶部皮下形成一小包块,质软,呈囊性,后因患儿右上肢疼痛无力、活动受限
本文结合社会参与式艺术的概念形成、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以笔者2008年以来在广州三个社区的田野调查与版画跨界艺术实践为主要书写对象,从行动者的角度探索版画以社会参与的
在 我国的媒体市场上 ,财经类报纸的崛起是不容忽视的 ,曾几何时 ,各类财经报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都期望着从深不可测的财经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今财经类报纸已然成为媒
伯格森认为生命是意识的“绵延”,艺术是时间的产物,离不开“绵延”.艺术家感受生命“绵延”的运动和变化,从而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时间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
本文在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本质”、阿瑟·丹托的“后艺术时代”艺术叙事模式关联研究的基础上,刍议陶艺在“后艺术时代”中的物性拓展背后所发生的艺术叙事模式转向和陶艺
抗战结束后,大批延安等地的文艺工作者调往东北,以旅大为中心开展了群众的共产主义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根据旅大地区殖民历史特殊性以及较久远的工人运动史现实语境,艺术家们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它通过机械预备和药物的作用,消除炎症,控制感染,然后永久充填并冠方修复,从而治疗牙髓疾
福建土楼是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在《大鱼海棠》场景构建中“神之围楼”的原型即为福建土楼.本文试图对“神之围楼”动画场景的构建以及土楼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