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以其丰富的艺术实践和博大精深的艺术理论赫然屹立于宋代文坛,他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精髓。他从《易传》哲学著作中汲取了养份,在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对文学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的认识与提升。在文学和艺术批评中,苏轼爱以“水”为喻,在水的流动性的启发中,提出了“水之道”的文艺美学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随物赋形”的“水之道”文艺美学思想的解析,与现代创作理论中的情感论、方法论、风格论形成呼应,以期更深入地透析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主张。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是论述的重点第一部分,论述了苏轼一生与水的深厚情结,他在“水之道”中获得了生命哲思。苏轼不仅把水看成生命之源,而且将它上升到哲学层面,认为水能够“几于道”。它能够“柔外刚中”、“因物赋形”,顺性而为与天地之大道相去不远。这一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的基础。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苏轼的“水之道”的文艺美学思想。首先,苏轼认为创作情感应似“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强调文章应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能自已而后作”。其次,在创作方法上,应“随物赋形”、“尽水之变”,以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创作,创作方法要随表达内容而变化,不受任何文章格式的限制与约束。同时创作中不仅要把握事物的“常形”还要符合“常理”。再次,在艺术风格上苏轼追求“平淡”“自然”的文风,要求文章要达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效果。第三部分,探寻苏轼“水之道”文艺美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一方面苏轼明显受到中国传统的水文化影响而形成了他的文艺美学观。同时苏轼精通儒道释三家思想,他博采各家,各取所长,形成了独到的三家“水之解”,形成了自己对生命本真的阐述。再加上苏轼又受到其父苏洵关于“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这一文学创作理论的指引,故而形成了他特有的有关“水之道”的文艺美学思想的认识。第四章,针对于艺术实践,收集整理了苏轼部分寄情于山水的作品,以山水寄思乡之情,寄仕宦得失,寄生活之趣,概括总结苏轼对中国传统水文化的丰富与贡献。第五章,阐述苏轼“随物赋形”的“水之道”美学观对后世的影响,可见其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苏轼的“水之道”文艺观使他的文艺思想呈现出独特的光芒,他丰富的文艺思想和对水文化的贡献,今天仍值得我们秉笔。
其他文献
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临床实验都有证据表明鱼油补充能改善一些免疫性疾病,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包括,鱼油中 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能置换细胞膜上的花生四烯酸(AA,n-6
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虽然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持续存在的异常情况似乎可能即将结束,但是,更乐观的行业前景或许只不过是意味着航运业长期以来异常状态的终结.不管
本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河上游史前考古与文明起源研究”的子课题,目的是在有关国家起源方面进行综述性研究。自上世纪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目的:比较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融解(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和普通PCR法加直接测序法检测胶质瘤患者EGFR基因突变类型,探讨适用于临床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为胶质瘤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国家和党的奋斗目标。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和谐社会不会自发实现。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和谐法治建设。法治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制
纳米载药系统为一系列粒径在纳米级的新型微小给药系统的统称,是利用纳米技术将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与药物一起制成的粒径为1~100 nm的药物输送系统。因其具有靶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例HAML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完整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石化行业企业的内部管理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经营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成为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石化企业日益关注企业
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引发了新能源技术的广泛研究与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和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热点。光伏、风力发电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特征,必须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