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雨是一种潜在群落,在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种子雨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相比于土壤种子库研究还不够深入与全面,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中亦然。在该区域从封育对种子雨的影响、不同草甸类型中种子雨的差异、种子雨的空间变异三个方面对种子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群落水平上对种子大小与扩散能力之间的权衡进行了验证。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拥有丰富的种子资源;典型草甸、灌丛草甸、沼泽化草甸中种子雨密度的年均值分别为9825粒·m-2·yr-1、2818粒·m-2·yr-1、3471粒·m-2·yr-1。2)通过S(?)rensen’s相似系数计算,在该区域种子雨与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并得到了NMDS排序结果的验证。3)种子雨的空间变异在该区域普遍存在,体现在种子雨的密度存在空间变化、种子雨的季节动态及年际变化随位置而改变、种子雨与植被关系随位置而改变。4)种子雨的密度依赖于优势种的种子数,体现在种子雨密度的峰值与优势种的种子扩散具有同步性、种子雨密度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变化主要也由优势种的种子数量变化所引起。5)封育对种子雨的影响因年际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封育地中禾本科和毛茛科种子数一直高于放牧地,封育地中龙胆科和蔷薇科种子数一直低于放牧地。6)沼泽化草甸与典型草甸植被的物种组成差异明显,但种子雨的物种组成差异并不明显;这得到了NMDS排序结果支持。7)多数物种在种子雨中的多度依赖于在植被中的相对多度。8)种子大小与扩散能力之间的权衡在该研究中得不到支持。种子雨的量化,不仅能有效地评估该区域种子资源的大小,也能为类似退化草甸恢复中的补播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种子雨与植被之间关系的量化,可以对退化草甸在长期封育之后的演替方向或沼泽化草甸向典型草甸的演替方向做出准确预测。种子大小与扩散能力之间的权衡这一进化生态学问题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种群水平或者模型验证,在种子雨中进行验证可以提供群落水平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