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D1在高糖诱导的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和MondoA对小鼠骨骼肌及全身代谢的调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肿瘤是世界上两大类难治性疾病,发病率均逐年增高,而T2DM又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肿瘤之一,T2DM可促进CRC的侵袭和转移。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是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负责将饱和脂肪酸催化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的关键酶。SCD1和MUFA不仅是CRC等多种肿瘤的生物标志物,而且是T2DM发生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SCD1与CRC的增殖有关,但SCD1对CRC转移的影响及其在T2DM促进CRC转移中的作用仍然未知。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临床样本和Cancer Broswer数据库,发现SCD1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CRC的预后呈负相关。在稳定敲减或过表达SCD1的CRC细胞系中进行体内外实验,发现SCD1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促进CRC侵袭转移。此外,高血糖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 REBP)来调控靶基因SCD1表达,从而促进CRC转移。脂质组学分析表明SCD1敲减后CRC细胞的MUFA减少,并且MUFA可以逆转SCD1敲减引起的CRC细胞迁移和侵袭缺陷。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高血糖-Ch REBP-SCD1-MUFA通过调节PTEN/Akt通路而诱导CRC转移。第二部分研究初步探讨了MondoA在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MondoA是一种葡萄糖敏感的转录因子,主要在骨骼肌表达。细胞内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可刺激MondoA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调控靶基因如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转录。关于MondoA在骨骼肌和系统代谢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我们对骨骼肌特异性敲除MondoA(CKO)的小鼠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KO小鼠骨骼肌糖原含量增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抵抗作用,衰老相关的胰岛素抵抗有所缓解。我们还发现CKO小鼠骨骼肌TXNIP表达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表达增加。这些结果提示MondoA敲除可能会通过TXNIP-GLUT4途径调控糖和脂代谢:MondoA敲除引起TXNIP表达降低,从而使GLUT4表达增加,增强了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遂肌糖原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一方面揭示了T2DM通过调控脂质代谢促进CRC侵袭和转移,另一方面从MondoA角度为骨骼肌调控全身代谢稳态增加了新依据。
其他文献
心理应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丰富生存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EE)是一种良性心理应激,既往研究显示,EE能普遍抑制小鼠不同肿瘤的生长,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特别是免疫相关机制尚缺乏深入探讨。本课题将在我们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析入手,并聚焦于神经-免疫调控,深入探讨EE产生这一肿瘤抑制作用的免疫学机理。本课题从以下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
胰腺癌具有乏氧、高代谢、且依赖自噬生长等显著特征。micro RNAs(miRNAs)作为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性的单链非编码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micro RNA-7(miR-7)在胃肠道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其在胰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具体的分子机理尚未明了。我们前期实验发现:胰腺癌细胞具有较高的基础自噬和糖酵解水平,而miR-7可抑制自噬及糖
研究背景和目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消化系统癌症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针对胰腺癌和胃癌发生EMT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揭示miR-301a在低氧诱导胰腺癌EMT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阐明CAV-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在胃癌EMT中的作用,为胰腺癌和胃癌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标。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和意义: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新药例如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但仍无法避免耐药和复发,该病无法治愈。二甲双胍作为传统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近年来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肿瘤,也包括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然而,对于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分子机制,特别是骨髓瘤中效应机制至今未明。本课题希望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明确二甲双胍的抗骨髓瘤作用
基于MRI的影像组学预测头颈部鳞癌预后和分期的研究根据患者和肿瘤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诊治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影像组学方法通过从断层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大量影像信息,将视觉影像信息转化为深层次的影像组学特征来进行量化研究,为客观定量的评价肿瘤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研究
目的:联合血管重建的胰腺根治手术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探讨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分析机器人组和开腹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施行的38例胰腺切合联合血管重建手术病人资料.其中15例病人接受机器人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手术,23例行开腹胰腺切除联合血管重建。分析病例的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ASA评分等,术中资料包括手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并且缺乏编码蛋白的能力。作为RNA它们可以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不同层面上参与蛋白编码基因调控,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来被认为是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关键调控分子,然而Lnc RNAs在肿瘤化疗耐药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潜在分子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新颖的Lnc RNA-Linc00
【目的】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普外科/胃肠外科200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4311例胃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整理和总结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我院普外科专业化调整前后胃癌手术资料进行疗效分析,研究专业化对胃癌疗效的影响。通过回顾794例早期胃癌病理资料,分析早期胃癌预后相关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比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脏的各种损害会导致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为癌症。为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制备能够模仿人类肝损伤复杂过程最终导致肝癌的小鼠模型,对于肝损伤以及肝癌发生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已得到小鼠血清白蛋白调控的肝内表达HSV-tk的转基因小鼠的基础上,制备了3个新的HSV-tk小鼠家系,实验证实,HSV-tk分别整合在染色体的8C3-C4的基因间、5E1-E2的Rufy3和11A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分析lncRNA uc.34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研究uc.345对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uc.345促进胰腺癌肿瘤形成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lncRNA芯片检测、分析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的表达。分析得到uc.345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为研究uc.345在胰腺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