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是在生物学行为以及组织学形态上都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组卵巢上皮性肿瘤,由Taylor于1929年首次描述。BOTs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5%~20%,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有所增高,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其病理特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异型性,但缺乏典型的间质浸润。其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SBOTs)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MBOTs)。BOTs 发病较为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可同时具有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征,因此,BOTs的诊断多依靠术中冰冻快速病理,其准确率介于58%~86%,有一定的误诊率。这对妇科肿瘤医师在术前和术中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手术方式的制定造成一定挑战。80%BOTs患者被诊断时处于I期,其进展缓慢,预后良好,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是95%和92.8%,手术治疗是BOTs首选的治疗方式,可分成根治性手术以及保守性手术,其术后复发率为5~8%。伴随中国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育龄期患者往往倾向于更加保守的手术治疗方式,然而,较保守的手术方式可能会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甚至导致死亡。不同术式对术后复发率和妊娠率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是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BOTs的临床病历数据和手术预后随访资料,探究BOTs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后复发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BOTs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前辅助检查、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中冰冻病理、术后常规病理等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和术前检查对BOTs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依据术后组织学分型把患者分为浆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组(SBOTs组,76例)和黏液性卵巢交界性肿瘤组(MBOTs组,20例),对两组临床表现和术前检查进行对比。通过电话咨询和门诊复诊对96例患者手术预后情况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妊娠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复发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对患者复发相关的各项临床参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不同手术范围下BOTs生存曲线,long-rank检验对比两组曲线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研究的96例患者发病年龄介于15~66岁,平均(35.1±11.5)岁。其中47例(48.9%)无自觉临床症状,49例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阴道异常出血6例(6.3%),腹痛27例(28.1%),腹胀9例(9.4%),自觉腹部包块7例(7.7%)。SBOTs组和MBOTs组间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54.5%)患者术前血清CA125阳性,18例(22.5%)患者术前血清CA199阳性,SBOTs组和MBOTs组间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提示BOTs主要表现为囊性(37.2%)和囊实性(60.6%),多数可测及乳头样实性区(70.2%)及血流信号(62.8%),部分表现为多房性囊肿(27.6%)。其中超声检查提示MBOTs组多房样改变多于SBOTs组(46.2%VS 20.6%),MBOTs组肿瘤直径大于SBO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MBOTs与SBOTs间余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率为77.4%(72/93),误诊组与确诊组患者间年龄、肿瘤直径、手术途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是否累及双侧卵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患者平均肿瘤直径为:(9.35±6.84)cm。术后常规病理提示SBOTs共70例(72.9%),MBOTs共26例(27.1%)。96例患者均无微乳头结构、浸润性种植及淋巴结受累。患者FIGO分期:IA期63例(65.6%),IB期4例(4.2%),IC 期 20 例(20.8%),Ⅱ 期 9 例(9.4%)。5.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月(6~65月),共11例(11.5%)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5月。其中仅1例患者复发为浸润癌,本研究患者均未发生疾病相关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CA199水平、手术途径、手术范围、肿瘤大小(直径)、病理FIGO分期与BOTs手术治疗后复发有关(P<0.05),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不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行根治性手术治疗28例,保守性手术治疗68例。根治性手术组复发率低于保守性手术组(0.0%VS 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守性手术治疗患者中:单侧囊肿剥除术、单侧附件切除术、双侧囊肿剥除术、单侧附件切除+对侧囊肿剥除术复发率分别为:12.1%,12.5%,50%,0.0%,4.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单侧附件切除术与单侧囊肿剥除术两组间复发率及无瘤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行保守性手术的患者中,38例患者尝试受孕,15例(39.4%)患者成功妊娠,单侧附件切除术组与单侧囊肿剥除术组之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OTs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多数患者诊断时处于Ⅰ期。其临床症状及术前检查缺乏特异性,仍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石蜡病理进行确诊。2.术前CA199水平、FIGO分期、肿瘤直径、手术途径、手术范围可能与BOTs术后复发有关,但均不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相对于根治性手术,保守性手术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更高,但多数可通过二次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预后结局,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行保留生育能力手术,术后需严密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