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禁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借助官方的权力话语形成强势破坏力,带来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振荡与浩劫。禁毁戏剧作为禁毁文化的一种特定表现,显示了不同时代文化政策的复杂性,对中国古代戏剧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序列性地梳理禁毁戏剧史料,对于中国古代禁毁戏剧的历史流程展开阶段性考察,概括分析禁毁戏剧的权力话语对中国古代戏剧史发生发展、形态衍变的作用和影响。 大体上,以先秦至汉魏、隋唐、两宋、元代、明代、清代几个阶段,展开对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的纵向梳理。通过一些较为典型的禁毁事件、言论、行动的归纳总结及其具体表现的探讨,试图完整勾勒伴随戏剧史发生发展进程的禁毁戏剧全貌。在有关禁毁戏剧的性质、原因、目的、手段、效果的分析开掘中,切入不同时代的禁戏侧重与力点,把握禁毁戏剧的历史流程。与此同时,以演剧活动、剧本剧目、参与群体等戏剧载体的横断面考察,追踪禁毁戏剧所造成的古代戏剧艺术在宫廷与民间、雅与俗、中心与边缘之间流衍递变,戏剧生态发展在平衡与失衡之间振荡的社会文化动因。禁毁戏剧伴生于古代戏剧史的生成过程中,这与每一时代的文化政策、政府管制及仪典制度变迁密切相关。先秦至汉魏时期是儒家礼乐文化制度得以确立并发展的时期,伴随着戏剧的发生和形态构造,官方禁戏的言论主要体现的是儒家治世以礼的思想观念。隋唐时期的禁毁戏剧则反映了社会政治权力的制衡与文化的冲突。总体上看,宋代以前禁毁戏剧的官方政治统制意识并不是很明确,儒家礼乐文化的思想意识发挥着一贯而隐性的抑制作用。两宋时代的禁毁戏剧,在官方禁巫禁淫祀的宗教清理以及君权与相权之争的时事政治大背景影响下,对于戏剧撰演活动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和破坏。元代禁集场演剧,主要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从元代戏剧的繁荣局面看,禁毁戏剧没有形成政治强势和管制力度。明代禁撰演禁观赏的一系列戏剧文化政策的颁行,与集权专制的强化和统治者推行的道德教化政策相关,伦理倾向较为显然。戏禁、戏教造成了戏剧撰演形态在不同层面的分化。清代的官私合力、设局收缴与禁毁戏剧载体,肇因于民族避讳,后而逐步扩大化,在演剧活动、剧本剧目、参与群体诸层面形成封建末世对于戏剧文化的专制禁毁态势。禁毁戏剧具有自身的权力话语特征,并与中国古代戏剧史的发生发展参差伴生、交错互动。在禁毁戏剧的权力话语发生作用与戏剧史自身的发生发展历程之间,一直存在着禁毁与反禁毁的对峙与交锋。这种对峙与交锋集中体现在礼乐规范、人神禁忌、情理冲突、雅俗交锋几个层面。禁毁戏剧也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如作为官方仪典的戏剧被管制,
其他文献
关于教师提问的研究历来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以往的文献来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提问的类型分析上。教师提问的类型被认为和教学中的互动效果有较强
薪酬管理创新是酒店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避免出现"柠檬市场"现象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酒店企业现行的岗位等级工资制的不足,提出了酒店企业从岗位等级工资制向岗位结构工
根据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构建金融发展影响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论证了金融发展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和提升研发效率两个渠道促进一国出口品技术含量提升。基于Hausmann
目的:解决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液滴管和给氧管的固定问题;同时解决气管切开患者给氧管、湿化液滴管占用气管导管腔,致气道阻力增加问题。方法:给氧湿化二通接头(以下简称"二通接头")采
聚氨酯泡沫因其良好的弹性、耐潮性、优良的声阻尼等特性而在缓冲,浮力,能量吸收(包装)和隔热等方面应用广泛。传统的聚氨酯泡沫制备方法主要是由多异氰酸酯、多元醇、发泡剂、表面活性剂等反应而成。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聚氨酯泡沫的孔径、孔壁厚等参数不可控,导致泡沫力学性能可控性差,泡沫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制备孔结构可控的聚氨酯泡沫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新兴的直写增材制造技术(也叫直写成型)可实现含有一定跨
本文基于CCD器件所具有的自扫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性以及测量精度高、易维护、操作容易等优点,提出了一种用于透明石英管壁厚非接触在线测量的光电检测系统——基于CCD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现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的旅游形象有助于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对于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过程起着
摇钱树是汉晋巴蜀文化圈内流行的一种树形随葬器。其造型与装饰(?)匠是器物赖以生存的思想及社会环境的一种间接反映。对器物本身及其生存背景的相关分析,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
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一直是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没有政府对会计信息的披露,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就无从谈起。可以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是民众对政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师资力量,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双师型”教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师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