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留给世间的作品以文言作品集《聊斋志异》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其中花妖狐魅的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正是以蒲松龄文言作品集《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恋题材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题材从作品、作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重点分析了故事中女主人公——异类女性的形象,通过对异类婚恋故事类型及故事特征的观照,进而揭示出在异类婚恋故事如梦似幻又多姿多彩的背后隐藏着的深义。 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中笔者首先明确了异类涵盖的范围,指出《聊斋志异》所涉及的异类形象的种类,并概述了在这部作品集中异类形象的特点。 正文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作品本身出发,笔者详尽分析了异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这种对时空限制的深义。接着笔者将焦点对准异类婚恋的主体,分析了异类女子,特别是狐女、鬼女形象的民俗内涵和由此产生的形象特点。然后笔者依据婚恋进程的特点将异类婚恋故事分成四种类型:夜奔自荐式、刘阮遇仙式、一见倾心式、日久生情式,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二部分:从作家入手,抓住作者蒲松龄的独特心态,深入探索他的内心世界,从而解释为何异类女子身上呈现如此理想化的色彩。论述从四个角度展开: 一、对传统人生观的认同; 二、对科举举业的矛盾心态; 三、对知己的渴求; 四、蒲松龄独特的审美精神系统;然后,笔者从作家创作的外部环境入手,分析了《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蕴涵的社会意义。 第三部分:笔者以异类婚恋的三个特征为出发点,分析异类婚恋故事的文化心理内涵。 文末简单作结,指出异类婚恋故事实际是男性中心文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