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与《好大王碑》比较研究——兼及魏晋碑刻书风的审美探讨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新旧书风的交替期,在新旧书风的影响下,铭石书的形态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新书风繁盛的东晋,这种新旧混杂的现象在铭刻书迹中表现得很突出,隶书有楷意,楷书遗留隶书的痕迹,笔者在此统称为隶楷,而《爨宝子碑》与《好大王碑》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魏晋碑刻书法在清代乾嘉时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鲜有问津者,从南北朝至清末之前的书家亦是鲜有提及,更何况取法于此了。直至清晚期,人们之所以开始对魏晋碑刻书法有所关注,得益于清乾嘉年间金石考据的兴起。清代嘉庆年间,金石理论家阮元首次提出了“尚碑”的审美倾向以及魏晋碑刻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开启了清代书法家和理论家对于“魏碑”这一崭新艺术审美探索的道路。阮元提出包含有“北碑”这类较为宽泛的碑刻概念,而将“魏碑”的概念明确提出的是包世臣和康有为,碑学理论所提倡的魏碑书法艺术也日益繁荣。《爨宝子碑》与《好大王碑》同为东晋时期碑刻书法作品,两碑所处地域一南一北,皆远离当时中原地区主流文化圈,各自都有其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作品风格面貌差异较大,亦可视为当时方、圆两大类风格代表性作品,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和举例论证的研究方法,以清代碑学审美理论为参考,通过对《爨宝子碑》与《好大王碑》两碑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石刻材质和书法风格特征以及具体的结字、点画用笔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对比和研究,从而进一步阐明魏晋碑刻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意义,通过对清代碑学审美理论以及书法实践审美意趣的研究,来发掘魏晋碑刻书法对我们当下书法创作的意义与启示。
其他文献
导航产品是一种介于专业化和大众化之间的信息产品,应用至车载环境中,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为驾驶者规划合理、安全的行车路线。城市交通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车载导航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巴黎,现代艺术运动打破传统的束缚,开始蓬勃发展。作为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之一莫迪里阿尼置身于任何先锋艺术流派之外,他坚持传统的艺术实践,将古典主
期刊
现状临摹是所有临摹种类中对临摹者各方面素质都要求极高的一种。对材料的认识、颜色的分析、技法的娴熟、作品的历史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知识才能完成好现状临摹。目前国内院校
声乐艺术是音乐学科里的组成部分。歌唱者,用人体自身的一个小小的构成器官,发出让人们在听觉上给予享受的声音,其展示了它的奇特性与神秘性。在掌握该领域时它要求声乐学习者在
期刊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一种以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在我国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中动态的艺术化呈现。而今,中国作曲家大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