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物质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城镇化和工业化作为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分析城镇化、工业化的现状,可以整体看出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和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情况;对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有利于分析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系列建议,同时推迟或缓解我国能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为替代能源的开发争取时间,也为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政策意见。由此可见,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能源消费为重心,首先分析了城镇化、工业化、能源消费的概况,接着探讨了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为了考察1978年至2012年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我们将样本分成全国总体(30个省市)、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部地区(8个省市)、西部地区(11个省市),先利用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tem GMM)分别进行估计。然后再应用Wachter(2004,2005)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未知断点的检验方法检验结构突变模型。最后再使用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结构突变模型的样本区间1978~2002年、2003~2012年进行分别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工业化对中国能源消费的正效应不仅呈现出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地区差异,而且呈现出在2004年以后显著减小的结构突变效应。鉴于实证结果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政策建议: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化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