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压对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在膜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p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势,在海水脱盐、污水再生、食品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膜污染的存在直接影响膜分离效能与膜材料使用寿命,是制约膜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电化学耦合膜过滤技术是水处理领域中的新兴研究方向,在膜系统中施加电场是控制膜生物污染、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且清洁的策略,通过调节污染物与膜面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有效抑制污染物在膜面的沉积,从而减缓膜污染问题。因此,本论文制备了导电性良好且机械性能稳定的碳纤维基聚醚砜(CC/PES)复合膜,构建了电化学CC/PES膜过滤系统工艺,该系统在不同电压作用下能有效的控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缓解膜生物污染,并显著提升出水水质,为解决膜污染问题拓展膜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碳纤维基导电复合膜(CC/PES),分析了复合膜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显示,与原始碳基底相比,CC/PES复合膜具有光滑的表面,表面水接触角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变,膜面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模型生物污染物,在0 V、+2.0 V、-2.0 V电压作用下,膜面接触角分别为46.08°、37.13°、38.40°,细菌粘附率分别为15.74%、8.51%、8.40%,表明电压越大,电增强润湿性能越好,细菌粘附效率越低。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增强润湿作用降低了固液界面间的界面张力,有效抑制了细菌在膜面的粘附。胞外聚合物EPS分析显示电场作用下,细菌分泌的EPS中胞外蛋白质和e DNA的含量降低,继而影响了细菌粘附和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2)膜系统过滤试验显示,过滤初期(前10 min)膜面的污染形成更贴近于滤饼层模型,且菌液浓度越高,拟合程度越明显。电场作用可明显提高CC/PES膜的渗透性能和抗生物污染性能,且施加负电压时的效果优于正电压。负电压电场作用下,膜面的菌体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受到静电斥力以及水解产生氢气气泡的屏障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当施加正压时,膜面菌体出现皱缩干瘪的现象,主要是受到电场的电化学氧化作用影响而失活。通量变化结果证明在电场作用下,膜过滤系统的渗透性能和抗生物污染性能均有所提升,显示电场作用能够明显抑制微生物的沉积富集,从而抑制生物膜的形成。(3)在地表水过滤实验中,施加电场时的出水水质相比于未施加电场时有明显的提升,施加正压时,总有机碳TOC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0.9%和4.3%;而施加负压时,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9.3%和4.3%。电场作用下,微生物去除率几乎达到100%。能耗分析表明外加电场并没有增加系统的总体能耗,从长远来看,施加电场进行电化学辅助膜系统过滤,明显减缓了膜污染现象且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系统冲洗和更换膜组件的频次,更具经济成本效益。
其他文献
水文地质岩相的空间分布及其非均质性对地下水流动和溶质运移有重要影响。由于现场观测数据的缺乏及观测数据和地质统计方法的不确定性,导致对水文地质岩相分布的刻画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耦合地球物理数据和钻孔数据的多源信息融合方法,来改善对水文地质岩相的刻画,并降低随机模拟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基于转移概率地质统计的方法建立水文地质岩相随机模型。首先,采用钻孔与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法(HDR
学位
流态固化土是一种质量可控的低强度岩土工程材料,其具有高流动性、自密性的特质,广泛应用于水利、公路、环境、堤坝、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本文选取三类常用的工程用土进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粘土、粉土、砂土的流动特性和强度特性,通过干缩性试验、水稳性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了三类流态固化土的工程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流动性试验和水稳性试验对不同水固比和固化剂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力度的增加,轨道交通及沿线的各种大型地下商业街和地下活动场所也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从而形成了许多临近既有盾构隧道的大型基坑施工,基坑工程施工会对临近盾构隧道的结构产生扰动影响。因此,合理的分析预测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这一课题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以合肥大学城东广场深大基坑工程为依托,利用Midas
学位
染料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塑料、食品、制药和油漆制造等行业。大量未经严格处理的染料废水排入到周围环境中,不仅对周围水体污染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由于淋滤和渗透作用,会对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造成二次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其中,偶氮染料是使用最广泛的染料,占总染料的60%以上。含偶氮染料废水具有色度高、难降解、对环境危害大等特点。此外,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日益严
学位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蓝藻水华是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造成蓝藻水华的最主要原因是氮、磷大量进入水体。然而,水体中汇入的重金属元素对水华和富营养化影响尚不清晰。鉴于此,本文以铜绿微囊藻(Fachb-912)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重金属元素铜和锌对其生长和藻毒素(MC-LR)释放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u2+为0.02 mg/L,促进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Cu2+为0.1 mg/L
学位
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北部、西部发现较多矿床,主要矿种有铁、铜、硫、铅、锌、银、金、硬石膏等,而南部地区有待突破。目前,庐枞盆地南部的勘探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对盆地覆盖区的断裂、岩浆岩等分布特征仍然存在争议。本次工作系统利用磁测资料研究庐枞盆地南部覆盖区的断裂系统、地层发育特征、磁性体分布等,为覆盖区后续的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重新处理的大比例尺地磁
学位
作为危险废物的废矿物油通过适当的再生技术可以回收60%以上的基础油、燃料油等油类产品,在石油资源不断耗竭的今天,将废矿物油再生处置已成为国内外废物资源化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废矿物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再生工艺的开发与改进,而忽视对废矿物油在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与风险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环境友好性与危害风险的角度对废矿物油处理处置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进一步的工艺清洁生产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结合国
学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矿泉水作为绿色生态产业,其开发不仅对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然而受地质条件及含水介质非均质性影响,其分布范围勘定以及水量与水质定量评价一直是影响矿泉水开发利用的难题。因此,本文以泾县榔桥镇马渡桥村一带为靶区,在充分收集研究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在该区开展了系统的综合应用研究,得到主要结论与
学位
机场作为我国空中运输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航空运输业得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连接民用航空业与社会的纽带。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民用机场的建设同样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美好机遇。在机场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所在区域的地基的稳定性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沉降数值过大等情况都会导致机场跑道路面的变形,即可能会出现凹凸不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跑道的开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长期监测沉降及
学位
基于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对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需求进一步加强,使得边坡治理从以前的被动治理逐渐走向主动治理。造成边坡失稳的因素多种多样,且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因此,在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预测和治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致灾因子。本文以铜陵龙山湖苑不稳定边坡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常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分析方法,从地质背景、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评价、治理施工设计及效果检验四个方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