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五中全会都对收入分配领域提出要求,研究探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保障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福建省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GDP和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成为企业职工的强烈心声和必然要求。深入分析研究福建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现状及问题,可以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劳动关系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本文以福建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为主题,旨在研究企业职工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而为政府相关部门推动我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本文运用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集体谈判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选取2006年至2015年的《国家统计年鉴》和《福建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选择包括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际面板数据作为基础,全面分析福建省企业职工、工资及其增长现状,发现福建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中仍然存在职工工资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不高、福建省内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普遍存在、福建省与全国职工收入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采取统计分析法、层次聚类分析法等方法,从职工个体层面、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劳资博弈层面,对福建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深入研究职工专业技能、社会劳动生产率、城镇就业率、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济效益等重要影响因素,并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福建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经济层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借鉴国外、国内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并提出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劳动定额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对企业工资增长的调节指导等推动我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