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对构造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特征、油藏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靖边油田青阳岔油区,以长2油藏为储产主力,砂岩储层极为发育,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储层岩性以浅灰、灰绿色细粒、细-中粒及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及残余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5.85%;平均渗透率为24.63×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储层,部分为中渗透型及特低渗透型;岩石润湿性为亲水型。区域内长1油层组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暗色泥岩等互层组合,构成了稳定分布的良好的盖层。长2油藏顶面构造面貌总体为一个在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的较大型的低幅度的鼻褶复合构造带,构造顶部比较开阔平缓,其上自西向东发育有三排低幅度鼻褶构造带,间夹两个平行延伸的低洼构造。构造带轴向接近北东-南西方向。与沉积相带展布方向大体一致。长2油层组主要微相类型为河道砂坝与河漫滩、河间洼地。主要物源为东北方向,各层位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严格受物源方向与沉积相带空间展布规律的控制,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2砂岩储层顶面的构造起伏对油层的发育分布控制作用十分明显,海拔高的部位往往含油较好,油井产量也较高,海拔较低的部位,往往含水较高。长2油层在纵向剖面上具有较好的油水分异,油水界面比较清晰和明显,油田内基本具备统一的油水界面,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结合构造特征、沉积相、砂体展布、储层特征、油藏特征等多方面的研究,为青阳岔油区下一步开发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