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咖啡馆》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颇具代表性,小说利用城市空间的位移描写了一群忧伤的年轻人游走于巴黎的大街小巷,在酒吧咖啡馆驻足的故事。文本中出现了许多酒吧咖啡馆、街道广场等空间场所,小说人物在巴黎的行走轨迹形成了错综交织的空间路径,通过空间场所的转换与空间路径的巧妙连接展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神奇巴黎的故事。空间在《青春咖啡馆》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在小说情节贯穿、结构组织、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方面有重要意义。巴黎公共与私人空间的不同属性也赋予小说独特的魅力。本文借鉴空间叙事学和空间诗学等理论对《青春咖啡馆》的文本进行细读,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莫迪亚诺的创作概况及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青春咖啡馆》的鲜明特色是蕴含了丰富的空间元素,但从空间角度解读的较为不足,拟从空间视域对《青春咖啡馆》进行观照。第二部分从空间叙事视角分析了《青春咖啡馆》的空间叙事功能,分四点论述。首先,露姬、大学生、盖世里等人在孔岱咖啡馆相遇之后离开,形成了“邂逅——离开式”的情节模式。在孔岱咖啡馆的召唤下,他们意识到了空间对人的限制性,于是开始逃离,企图寻找另一种高远的生活,形成了“逃离——寻找式”的主题模式。其次,小说中多次出现“桥”与“门”、“窗”与“地平线”等意象形成了“绝望——希望式”的象征性意象,暗示人生的不同际遇。“桥”与“门”隐喻了人生中无可奈何的阻隔与绝望,“窗”与“地平线”象征着黯淡人生的微茫希望。再次,《青春咖啡馆》采用四个叙述者自述故事的方式形成了“橘瓣式”的空间叙事结构,从中勾勒出了保龄的固定点地图、盖世里的侦探路径、露姬的人生轨迹和罗兰的追忆历程。露姬短暂的一生也折射出了他们的人生。最后,利用特定空间场所来表现人物个性,如舒罗公寓的空旷压抑象征人物的冷漠无趣,这是空间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第三部分结合空间诗学与空间文化理论分析了《青春咖啡馆》的空间形式。小说描写了巴黎都市两种空间类型: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公共空间包括以咖啡馆酒吧为代表的内部空间和以街道广场为代表的外部空间两种。内部空间的开放性、陌生性与混杂性并存的属性带来了交流的便利,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在《青春咖啡馆》中不仅具有“道路时空体”的功能,而且是巴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呈现出独立的美学价值。私人空间以公寓和宾馆为主要存在形态,私人空间空旷冷漠且缺乏温情,露姬等人从小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这种空间局限性促使他们寻找自我,展现了大都市人群精神上无所皈依的境遇。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青春咖啡馆》中人物面临的被边缘化与无家可归的处境。远离中心游走于巴黎都市的边缘使他们形成了以焦虑之情为主的空间体验,家宅的缺失导致他们缺乏爱与关怀,只能终其一生在巴黎孤独徘徊,寻觅自我。《青春咖啡馆》承载了莫迪亚诺复杂的巴黎情结,这也是莫迪亚诺许多小说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