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兹拉·庞德(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是20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开山鼻祖。他的诗虽短但却蕴藏奥妙。他对诗歌的贡献始于将意象普及并且发起了让诗歌回归经典的运动。他强调语言的清晰度、精确度及经济性。他最著名的作品中除了《在地铁车站上》和他未完成的120部史诗《诗章》(1917年至1969年)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是《神州集》。此外,他还留下了许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著作。毫无疑问,庞德的《神州集》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批评界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它也被认为是庞德本人对文学“最持久的贡献”。1915年《神州集》一经问世即佳评如潮。尽管1915年刚出版时它仅是一本十三首诗的薄薄小书(最后一版出来是17首诗)但是迄今尚无任何一部中国诗歌英译集能超越它的影响。以往对《神州集》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它的“翻译”,而不是“语言和文学”。把《神州集》看作一组基于中国素材的英语诗歌而不是译作乃是大多数庞德评论家们的一致态度。作为一本文学著作,本文将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文体学角度在词汇、语法、语音、语相、语义等不同层次上分析庞德《神州集》的前景化特征;本文将运用语料分析方法,通过对诗歌主题的分类逐一分析《神州集》中每首诗的前景化特征,进而探索庞德诗歌的文学性及其前景化语言对主题的表达及深化作用。本文将语言学知识融入文学作品的赏析中,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庞德的诗歌的文学性。据作者所知以及相关文学检索,目前尚未有人对《神州集》从前景化角度做过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作者选择对这本诗集从前景化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庞德《神州集》的前景化特征有哪些?(二)庞德《神州集》诗歌中如何体现变异和过分规则化?(三)庞德《神州集》是如何通过前景化实现主题?本论文的目的在于以文体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庞德《神州集》中诗歌的前景化特征;第一次通过全面系统的前景化研究发现《神州集》中各个主题实现的方法的共性和差异性;此外,更是为了探析诗歌主题本身的内涵以及主题表达的过程和方法即《神州集》是如何通过前景化实现主题。本论文以文体学中的前景化为理论指导,对《神州集》展开深入的探析以便于读者更加详尽深入了解这部作品以及诗人庞德。经过分析,本文的结论如下:战争、闺怨、追忆以及送别主题诗歌都通过语义变异、音位过分规则化、词汇过分规则化三个方面凸显主题;此外,战争主题诗歌和闺怨主题诗歌还通过语相变异和句法变异凸显主题;追忆主题诗歌还通过语相变异凸显主题。在主题结构方面,这四个表面上无关的主题组成了一个新的整体。从整部作品主题角度分析,《神州集》的核心是战争主题;闺怨主题是核心主题的变奏;追忆主题是核心主题的对立;送别主题是核心主题的重复;这三个主题均从侧面反复强调体现中心主题,多方式地表达了反战主旨。这一分析方法为读者分析和欣赏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实现了诗歌分析和解读中意义、形式、体现的有机结合和主题、词汇、句法、韵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