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学术的交汇——论赵园的学术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园是一位有着丰富而细腻的生命体验的学者,她的学术研究之所以独具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对于生命和学术的热情,以及将自身生命经验融入学术的自觉意识。纵观赵园八十年代以来的整个学术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生命”与“学术”在她那里,始终是彼此交织、相互融汇的,她的学术研究因而具有了一种生命的温热和灵魂的气息。对于赵园来说,学术既是对知识的探求,更是对自身生命经验以及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探询。这样的学术在丰富和完成研究者自我的同时,也提供了对历史、对社会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将赵园的学术论著和散文随笔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试图较全面地呈现赵园学术研究的整体面貌及特征,并把它放在八十年代以来的学术演变的脉络中来考察,指出赵园的学术研究作为八十年代学术的一个范本,有着特定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其成功经验对于今天的学术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1946—),素来以大胆地讽刺、揭露社会现实,激进的女性主义姿态,备受争议,特别是与故乡奥地利的的关系,更是受人诟病。故乡不仅具有现实故土的含义,更指
《林泉高致》中包含了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质,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审美形态和审美品位,并集中反映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方式。本文以《林泉高致》中提出的绘画思想为主要
负极性词语(如“任何”、“挂齿”、“吭声”、“示弱”、“好惹”等)是指典型地用于否定句、条件句、比较句、疑问句中的词语,它们是世界上语言使用的共通现象,近三十年来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