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1946—),素来以大胆地讽刺、揭露社会现实,激进的女性主义姿态,备受争议,特别是与故乡奥地利的的关系,更是受人诟病。故乡不仅具有现实故土的含义,更指向人的认知状态,隐喻人的某种精神追求。作家与故乡不和谐表象的背后,是对内在精神家园企慕与追求的本质。出于文学的良知,她时刻提醒世人关注故乡的痼疾,语言是她抨击的有力武器,也是她展示生命过程的方式。半犹太血统和早年离世的父亲,是她一生的伤痛,又是激励她写作的不懈动力。论文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耶利内克的故乡情结:第一部分、论述耶利内克与现实故乡奥地利的关系。从戳穿政府的虚伪,到呈现出故乡自然的本真面貌,我们可以看出耶利内克本着文学的良知,追求真实的主观愿望。另外,奥地利文化上责难积重难返的命题,引出另外一个与之休戚相关的文化因素:男权文化的弊端。对女性边缘地位的认识,与戳穿虚假表象背后的真实,是作家对公平、正义、和谐的殷切希望。第二部分、论述耶利内克故乡情结的认知基础。从海德格尔的纳粹话题过渡到对民族“原根性”的认识,其中语言是重要的契机。语言是思与诗的基础,语言承载文化,又超越文化。维特根斯坦影响20世纪奥地利文学,“语言的图像”与“语言游戏”对应了耶利内克的文学语言实验,和奥地利的文学传统,并使她的文学走向世界。第三部分、论述耶利内克故乡情结的内在心理动机。父亲形象承载了作者对男权文化的认识,父亲的犹太身份,语言在生命过程中的渐渐消逝,连接了耶利内克故乡情结当中的要素:父亲形象在作家成长过程中的缺位,是形成作家不同阶段对父亲认识的基础,它们同样投射了文化因素,并构成耶利内克故乡情结独特的个人体验。论文价值在于,运用故乡情结,这一人类共通的情感去认识耶利内克的创作与人生,寻找生命的启迪。故乡不仅连接了地域上的家乡位置,更有人文关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