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主要的高发区。早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癌仅10~15%左右。目前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仍采用传统的预后评价指标,如肿瘤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对患者的五年或长期生存率作出判断。但是,临床上经常发现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与预后不一致的病例,即组织分化较好的患者预后并不比分化差的患者好,提示单纯从形态学的改变作预后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肿瘤预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果能在分子水平上探索食管癌相关基因的变化,寻找敏感、特异的预后指郑州人学医学院2002而 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肿瘤相关基H**C卜厂*A帧IN卜c主毕业论义 和p5H与食管癌顶后的关系标,提供个体化的预后信息,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以及科学研究工作都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出现较多关于肿瘤预后研究的文献,但对食管癌预后的分子机制研究,尤其是高发区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正是通过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患者随访,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MUC,PCNA和 p5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结合详细临床资料,分析发生不同分子变化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风险,进一步了解食管癌预后的分于机制。材料与方法: 114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林什怖姚村镇食管癌医院,手术时间在 1993叶 年之间,年龄范围在37~72 岁之间,其中男性66 例,平均年龄53.5士8.1岁,女性48例,平均年龄53.6土7.8岁。患者术前均末接受任何放疗或化疗。所有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k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q。本研究对食管癌切除术后出院病例 2 食省W九发区人群肿痈相关块饲**C!.K*A 郑州人学广学院m02屁 和一3U食首癌烦后的关系 咂*沂穴生毕业论义 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均在5年以上。术后5年内死亡 的57例死因均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无其它重大疾病、意 外死亡或明显死因。所有组织均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 包埋、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 查。兔疫组化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 仲BC)法,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 MUC、PCNA 和 p53蛋白表达情况;每例切片随机记数 5个高惜视野, 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分组,阳性细胞数)50%为高表 达,阳性细胞数 t 5 0%为低表达。实验结果采用秩和检验 用于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Kaplan-Meter乘积限法 和寿命表法作生存分析,拟合COX回归模型辨认影响食管 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显著性水准口定为0.05。 结果: ①114例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大于 5年的共 37例,占 33见 生存期小于5年的共57例,占50讯 失访20例,占17巩 ②MUCI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为 79O闪0门),高表 达率为 63%*2* 卜 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思者的平均生-3郑州人学医学院2002 i 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肿瘤相关剥月**CI,P**A颀*w究生毕业论义 和p53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存时I旬(月)及 95*可信区I司分别为 41(35,47),52Q5,59八 MUC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患者,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汐<0刀5)③114例食管癌中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有 37例,末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有 77例。MUC在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从“-”一“/’-“+/’一“++/’依次为 0。10%、14%和 76%;在未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从“一”一“十”一“干+”一“+十十”依次为 25%、 38%、 9%禾 28%口MUC 在发生局部淋巳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染色强度高于未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尸<0刀5卜④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为91*(104/114),高表达率为59%历7/114)。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 间(月)及95%可信区间 分别为4O(34,4*,SO(45,56入PCNA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患者,二者有显著性差异?<0刀5儿⑤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为 85叭97八 厂高表达率为 60叭68八 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 4食管癌;勾发区人群肿瘤相关杀冈**C!,厂*A 郑州人学医学院2002届和 p53\食管癌预后的关系 顾:研穴生毕业论义时l旬(月)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42(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