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80048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巨大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解决当前土地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地下结构的抗震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地下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是基于对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特征的认识提出的简化方法,也是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目前,有关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特征的一些重要的规律性认识,仍然缺乏严格的理论推断或认识欠深入。本文在总结分析现有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二维动力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场地土、结构以及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土-结构柔度比及埋深比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具体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为:  1、计算了四个典型车站的结构、场地及土-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对比了结构、场地及土-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及振型,并分析了结构动力特性及场地动力特性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2、运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土-结构柔度比,并计算了土-结构柔度比变化对地下结构位移及内力反应的影响。  3、对大开车站所在的场地进行了均一化处理,研究了埋深比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本文从数值理论模型的角度定量地分析了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特征,加深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对现有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完整化、简便化、可操作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深基坑开挖工程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冻土墙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原理及可行性,进一步探讨了冻土墙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对冻土墙的冻结温度分布规律进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各种废水中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的生物除磷工艺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如絮状污泥生物量较低,构筑物占地面积大;
岩石在各种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具有不同的特征,该文在现有的不同应力路径下,包括三轴压缩与卸围压条件下岩石试样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细观单元和宏观试件力学
该文首先在文献[8]中提出的散粒体增量型内时本构关系的基础上,考虑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利用小参数摄动法,分析了材料参数和应力增量的统计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应力增量
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材料性能,在结构修复、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对这种新型材料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该文针对在CFRP加固
该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渗流固结基本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数值分析,总结出最新的认识,帮助解决粘性土-砂井地基固结的基础问题,同时,对现有的粘性土-砂井地基固结模型和数值计
区域内如果缺乏对生产资源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系统化分配与规划,缺乏对物品运输路线、运输规模及运送方向上的统筹与优化,则将造成运输业与仓储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通过对区域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隧道防水材料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都会面临负温、冻融循环等因素的影响,要在该地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耐久性的工程,必须研究防水材料在负温及冻
该文所在做的研究工作主要如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崩岸所具有的共同的规律,主要包括:崩岸发生地的上层分布、岸坡的坡比、土层的颗粒级配等.二、通过多组
建筑结构中,梁、板、墙、柱多元构件空间协同工作课题,是一项重大的应用基础课题,涵盖工程结构领域中应用极其广泛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底部大空间的框支结构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