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国内外不同数据库检索保守治疗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的相关研究,总结回顾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同时对两种保守治疗方式即“袋形术或开窗减压术(或配合二期刮除术)”和“摘除术或刮除术(或配合辅助治疗)”治疗KCOT后的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为KCOT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比较“袋形术/开窗减压术(或配合二期刮除术)”与“摘除术/刮治术(或配合辅助治疗)”治疗KCOT后复发情况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到2017年8月。按照PICOS原则制定的纳入标准(研究人群:任何年龄段、有明确病理诊断、不伴有NBCCS的KCOT患者,有明确的随访时间;干预组和对照组:“袋形术/开窗减压术或配合二期刮除术”和“摘除术/刮治术或配合辅助治疗”;研究结局:复发;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或病例系列研究且总样本量大于10),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统计分析指标选用比值比(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17项研究回顾1093例KCOT分别采用“开窗减压术/袋形术±二期刮除术”(n=199)和“刮除术±辅助治疗”(n=894)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其中119例经“开窗减压术/袋形术±二期刮除术”治疗后,有30例复发;894例经“刮除术±辅助治疗”治疗后有149例复发,异质性检验结果(P=0.25;I~2=18%)提示各项研究之间没有明显的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值进行统计计算。最终合并后的OR值为0.91(95%CI:0.57~1.45),结果提示“开窗减压术/袋形术±二期刮除术”组同采用“刮除术±辅助治疗”组之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三个亚组“开窗减压术/造袋术”对比“刮除术”(P=0.12)、“开窗减压术/造袋术+二期刮除术”对比“刮除术”(P=0.08)以及“袋形术”对比“刮除术+Carnoy液”(P=0.50)的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袋形术/开窗减压术(或配合二期刮除术)”与“摘除术/刮治术(或配合辅助治疗)”两种保守方法治疗KCOT后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袋形术/开窗减压术(或配合二期刮除术)”与“摘除术/刮治术(或配合辅助治疗)”均是治疗KCOT的可靠手段,临床上在选择这两种治疗方案时,思维不应只囿于术后复发率这一角度,还要从适应症的把控、患者的依从性等角度多方位进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