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安地区长7储层属烃源岩分布控制的岩性油藏。目前靖安地区长7建产比例逐渐提高,但由于延长组各层位沉积、成岩差异,导致油藏富集规律有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给油水层的识别造成了困难。油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产建难以开展。所以在目前的勘探开发形势下,急需开展测井二次精细解释,重新识别油水层。本文以靖安地区长7储层为分析目标,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分析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储层各参数的解释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分别采用了图版法、阵列感应电阻率侵入分析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重叠图法与视电阻增大率法进行油水层识别。取得了以下认识:(1)靖安地区长7储层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各小层顶面构造特征比较相似,基本为西倾单斜,但是在相对较平缓的地域背景上又形成了一些低幅排状鼻褶构造;物源为北东向。长7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环境,沉积微相主要是水下分流河道微相。(2)靖安地区长7储层各小层的碎屑组分相似,以碎屑长石和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的种类较多,粒间孔在孔隙类型中占主导地位,孔喉的分选性相对较好,但总体分析长7储层的物性一般。通过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提高了测井数据的精度,以保证测井解释的准确性。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了长7层位的参数解释模型,进而确定了物性下限,孔隙度下限值为6.5%,根据孔隙度-渗透率综合交汇图,确定渗透率下限值为0.08×10-3μm2。(3)针对研究区长7油层、油水层识别困难问题。针对不同的地层,分别采用图版法、阵列感应电阻率侵入分析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重叠图法与视电阻增大率法在全区进行油水层识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测井二次精细解释,在靖安地区长7地层共解释出149口井,累计厚度784.8m,平均单井有效厚度5.2m,共提高24口井的测井解释结论,累计增加油层以及油水同层厚度116.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