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对陆表能量水分交换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气水热交换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主导下的土地覆盖变化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一方面,陆-气水热交换是陆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土地覆盖变化导致下垫面生物物理特征的变化,从而改变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及植被覆盖比例,使近地层温度、湿度、风速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蒸散。定量分析与预估气候和土地覆盖变化对陆-气水热交换的影响,加深对陆地表层与大气之间交互过程的认识,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对区域及全球变化的理解。  论文针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几种典型生态系统类型,采用来自ChinaFlux和Fluxnet的通量观测数据,开展了新一代陆面过程模型EASS(Ecosystem-Atmosphere Simulation Scheme)的参数本地化、模型优化、模型检验及适用性评价等研究;进而使用优化后的EASS模型,定量模拟并分析了中国东部区域过去近30年(1981~2005)陆表水热交换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对陆表水热通量的影响及各自的贡献率;最后开展了中国东南部地区未来40年(2010~2050)陆表水热通量变化及时空分布规律等预估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针对研究区中几种主要的植被功能型,对EASS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和校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ASS模型具有较准确地模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陆表水热通量的能力和较为广泛的适用性。采用优化后的EASS模型,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水热通量开展了模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2.分析了过去近30年中国东部地区陆表水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格局及归因。1)区域平均年际变化分析表明,过去近30年来,净辐射呈增加趋势。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变化不一致,在2000年之前,二者均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显热通量出现一个陡增的变化态势,而潜热通量则截然相反,出现陡降的变化态势;2)从年均空间分布来看,华中、华东地区北部以及整个华北地区的净辐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太阳短波辐射较强;3)从区域平均的季节变化来看,陆表水热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呈单峰变化,最高值出现在6月或7月份的生长季,而显热通量呈正弦曲线动态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3月或4月份,在11月份出现另外一个小的峰值,最低值出现在7月或8月份,显热通量在生长季出现低谷的原因是因为更多的净辐射通量被分配给潜热通量。  3.通过情景设计模拟,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各自对陆表水热通量的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陆表能量通量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土地覆盖变化的贡献率,贡献比例达到4∶1,甚至更高。  4.论文分析了中国东部地区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转换对陆表水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向林地转换后,因反照率降低,粗糙长度增加,导致净辐射增加,显热通量明显减小,潜热通量增加。当灌丛转换为草地时,致使潜热通量明显增大。  5.基于未来情景的驱动场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情景设计模拟,分析了中国东南部地区未来40年陆表水热通量的年际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1)因未来40年土地覆盖变化不大,无论从区域平均的年际变化、年际时空变化还是季节变化分析来看,土地覆盖变化对显热通量和蒸散发(ET)的影响均不是很明显;2)从区域平均的年际变化分析来看,未来40年,中国东南部地区显热通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ET则相反,呈增大趋势,而且显热通量的减少(2.15W m-2)不足以弥补蒸发潜热的增加(7.30W m-2);3)从区域平均的季节变化分析来看,中国南部未来40年,显热通量和ET均呈现单峰模式,峰值均出现在6月或7月份;4)针对土地覆盖发生变化的区域分析,当林地转化为农田时,显热通量增大(0.64W m-2),而ET降低(0.21mm day-1)。通过本研究,我们认识到,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热交换过程及其时空分配的影响较大,但土地覆盖变化在区域水热交换过程中的影响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和水文水资源带来重大影响这一事实,本论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水源构成为主线,以径流各组分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象水文数据以及水样采
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四川省是西部典型的农业大省和山区大省
借小说作品中人物的"俊眼",也即特定的视角、眼光及其背后的立场,能艺术地交代环境、描写人物、折射时代身影。教师如果独具"慧眼",由此切入,挖掘、利用特定的文本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步向现代消费观念转变。消费在经济运行的各个层次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消费能力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家
深空探测是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宇宙的形成、演化和消亡,并对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保持清晰的认识。对近地行星和卫星表面岩矿成分的探测是
通过平衡震荡法研究雅安上里小流域旱地、荒草地、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五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0~10cm)及流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析特征,以及在磷浓度为5mg/L,时的吸附动力
三维实体模型能够精确描述三维物体的形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物理、医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通过对三维线框模型进行对称性检测,对由线框模型重构实体模型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快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和国家对“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是大势所趋。地名地址数据是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中重要的组成部
地图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数据,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地图方式显示各种地理信息,它的发展离不开地图。计算机制图学的出现,使得纸质地图以数字形式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迅速增长,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作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重要内容,在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前瞻性意义,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将循环经济理念作为SEA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借助PEIA的法律效力将循环经济理念落实到规划的具体实践中,而且使PEIA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废物的减量化。本文以循环经济与SEA理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