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芯片检测与分型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芯片技术能在单一检测中从种、亚种、型和亚型水平上同时鉴定多种病原,为多病原联合检测和病原分型提供了一项新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高通量和平行性的优点。本研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测和分型靶基因进行了设计,以PCR方法扩增出用于三种细菌联合检测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型的靶基因,并建立了检测三种细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建立的APP-Mhp-PM检测基因芯片和APP分型基因芯片是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将对监测、联合诊断和防治这三种猪呼吸道细菌病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16S rDNA、apxⅣA、dsbE、omlA、apx和荚膜多糖(cp)基因,猪肺炎支原体的16S rDNA和P36蛋白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sl和KMT1基因,入噬菌体DNA共设计和选用了23对引物,除选用引物外,其它引物由Arraydesigner 2.0软件设计。用23对引物共扩增出25个不同靶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其中7个检测靶基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3个(apxⅣ、dsbE、A16S),猪肿炎支原体2个(M16S、P36),多杀性巴氏杆菌2个(psl、KMT1);17个用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型的靶基因:omlA1、omlA2、omlA3、omlA4、cps1、cps2、cps6、cps7、cps8、cpx3、cpx6、cpx9、apxⅠA、apxⅠD、apxⅡA、apxⅢA和apxⅢD;一个定位靶基因λDNA。对克隆的25个靶基因质粒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序列比对。结果发现,靶基因A16S与放线杆菌属内所有放线杆菌的16SrRNA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靶基因M16S与猪肺炎支原体、絮状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的16SrRNA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5%和88%;靶基因apxⅣ、dsbE、P36、KMT1和psl与各自不同型或株的相同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2%以上。除分型靶基因apxⅠD和apxⅢD序列间的同源性在75%外,其它分型靶基因序列间的同源性均在67%以下。 用7个检测靶基因制备APP-Mhp-PM检测基因芯片,选用omlA1、omlA2、omlA3、omlA4、cps1、cps2、cps6、cps7、cps8、cpx6、apxⅠA、apxⅠD、apxⅡA、apxⅢA和apxⅢD 15个分型靶基因制备APP分型基因芯片。靶基因A16S、dsbE和apxⅣ联合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靶基因M16S和36联合检测猪肺炎支原体;靶基因psl和KMT1联合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15个分型靶基因的不同组合用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基因分型。用基因芯片点样仪SpotArray 24将异丙醇沉淀法制备的浓度在250~300 ng/μl的
其他文献
妇产科是医学院临床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但由于妇产科专业的特殊性,妇产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的难点.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妇产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
随着还原论的现代医学从器官、细胞、基因乃至分子一步步解析研究的深入,20世纪的生物学也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的不断发展过程,然而人们在为医学科技飞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不断欢欣
在现代化工生产及原料、产品的质量检测分析工作中,大量使用自动化控制装置和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这对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从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及保障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所有行业控制难度还比较大,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将SIS系统更好地运用到大型化工装置中去,我们必须探讨其应用,希望能够尽量地规避安
为提高检测HPAIVH5亚型的敏感性,缩短检测时间,降低禽肉产品储存成本,本项目利用实时荧光RT-PCR的高敏感性和反应体系的封闭性建立了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检测
从语言对比的角度,运用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与“体动用法”理论,对日语中的形似义近句型「AをBにする」和「AをBとす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加强学习者对这两个句型的掌握
发展经济要依据科技进步,搞教育与搞经济一样,也要通过教育科研掌握教育的规律,并按教育的规律展开一切教育活动。因此,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本文从六个方
目的探讨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小组,绘制工作流程图,识别术后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
介绍了武钢炼钢总厂三分厂转炉合理用氧的相关情况,通过采用合适的氧枪喷头和转炉用氧工艺参数,不断优化转炉过程枪位控制和造渣制度,使转炉终点控制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