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考核的沥青路面养护模式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公路网建设逐渐完善的情况下,道路养护和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传统养护模式中,业主和承包商在养护目标、成本投入、效益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为了缓解养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使养护回归路面性能的本质,本文在借鉴世界银行组织提出的绩效养护合同基础上,对基于绩效考核的沥青路面养护模式进行研究,以此实现路面养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局面。本文首先回顾了沥青路面养护模式的类型及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养护模式现状和弊端,引出绩效考核型沥青路面养护模式。通过对世行组织提出的基于绩效的路面养护合同和国内外绩效养护实际案例的研究,并考虑养护绩效的影响因素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引入该养护模式所涉及的三种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以及激励理论。由此设计绩效考核型沥青路面养护模式的运行机制,包括业主投资、业主支付调节、业主与承包商合作这三个模块。在此基础上,以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为核心,结合路面性能衰变模型和养护效益,建立了两个长期养护绩效指标:可持续水平(SL)和安全率(),同时将其作为后续绩效研究中的绩效激励因子以保障业主和承包商的根本利益。其次,根据绩效指标和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采用结果取向型的考核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绩效目标层次结构,结合系统动力学(SD)的方法分析绩效养护系统之间的影响因素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赋权。此外,通过养护模式中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建立利益博弈模型并确定绩效标准的取值范围,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绩效型养护实践案例以及绩效考核周期和评价方法的原则,将承包商的绩效考核周期设计为两个部分:日常养护考核周期和合同分期考核周期,在对承包商的养护绩效指标进行评价时采用通过等级制进行考核。最后,结合上述长期养护绩效激励因子和绩效考核指标,在绩效型养护模式中引入激励机制并设计支付组成;以投资效率为核心,建立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博弈模型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演化博弈仿真模型,实现基于绩效考核的沥青路面养护模式的系统运行。在此基础上,通过就地热再生和铣刨重铺的实际路面养护性能数据,对传统养护和绩效养护模式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养护模式转变为绩效养护时能够同时增加业主和承包商的收益,同时能够刺激承包商提高努力水平,获得更高的路面性能,以此达到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和决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公路的检测养护对快速化、无损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的需要。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作为成熟先进的无损检测方式之一,结合深度学习等新技术,能够实现道路结构快速、无损和智能的检测评估,有效提高道路检测养护的效率和精度,是未来道路检测养护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调研总结了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针对探地雷达和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建设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光,如围海造陆、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风电、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底可燃冰钻采平台等海洋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同时海洋工程也不断的由近海向远海,由浅海向深海发展,项目规模日益增大,这对准确获取海洋岩土工程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勘察技术中的钻孔取样、室内试验的方法存在应力释放、试样扰动、成本昂贵的问题,不能满足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日趋繁荣,新老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上方进行开挖施工的情况明显增加,且既有隧道与开挖施工范围的距离可能很小,若不采取合适的控制对策,可能会对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带来安全隐患。本文依托常州市轨道1号线某车站上方箱涵开挖工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下伏既有地铁车站和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提出
随着县域城镇经济的发展,居民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小汽车出行在机动化出行中所占比例较高,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公交系统的优化空间较大。同时,为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碳达峰”目标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理念,县域城镇的低碳出行势在必行,建设集约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有利于引导县域城镇低碳出行并降低交通系统碳排放。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控碳体系的县域城镇规划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全碳效率的县域城镇典
养育一个健康健全的孩子是每一个夫妇的心愿,因医方的过错导致有明显残疾的孩子出生,完全违背了夫妻的心愿,也不符合优生优育的法律规定和宗旨。因此,缺陷出生之诉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事诉讼,对于缺陷儿父母权利的救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类诉讼在我国起步较晚,司法实务中的审判意见存在差异,既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有效救济,也不利于维护司法的权威。本文通过对实务中缺陷出生之诉两种模式的比较,探讨更为全面、合理的
街头官僚是处于政策执行链条底端,通过与公众面对面互动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执行国家政策,且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拥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的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独具中国特色的城管执法人员便是一种典型的街头官僚,对于地方治理目标达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是保障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环,是直接履行政府相关职责的一线执法人员,也是民众了解政府最直观的窗口。自2008年K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之日至今,从未停
有效的村庄治理需要有效的沟通。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干部下乡与资金下乡重新连接起了国家与乡村社会,村庄内涌现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沟通村两委、党员群体、村民代表、群众的一项民主议事程序,重新运转起来。通过调查J村基于“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厕改的沟通实践,发现其基于“四议两公开”程序完成与各个群体的沟通,顺利推行厕改工作,完成厕改任务。但是最终达到的沟通效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为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农村社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农业“大跃进”是“大跃进”运动的先声,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开展,工业领域也开始大搞跃进。钢铁作为“工业元帅”,是国家快速推进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为了早日达成“超英赶美”的目标,不断提高的钢铁产量的生产指标,并将钢铁生产的任务逐层下派,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逐渐发展为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交通事故发生多与人因相关。为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面向驾驶者的源头治理成为当前交通管理的难题之一。一方面,我国的道路环境和驾驶者习惯与西方国家差异很大,因此不能照搬国外成果结论。另一方面,目前驾驶者风险建模研究大多基于传统历史事故数据,风险特征相对单一,限制了对事故风险机理的认知与高危驾驶者的精准识别。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面向城市中的三种主要交通方式(小汽车、货车、电动自行车),充分利用多源物联数据扩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飞速增多,交汇处的互通立交也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中出口匝道分流影响区既是容易发生拥堵的瓶颈区段,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区段。本文选取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处的二次分离出口匝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六个类型,分析了该特殊出口匝道的交通特性,构建了外侧交织与换道密集的车道流量估计模型、提出了主线与关键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提升策略。首先,通过多个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地图调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