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敏感度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包括以下因素:自尊,自控,开明,移情,互动参与和理性判断(Chen & Starosta,2000).为便于准确地对跨文化敏感度进行测评,Chen & Starosta设计了“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该量表反映了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素: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周杏英,2007:64)。在此之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使用该量表对不同人群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进行了测评。这些人群包括英语专业本科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老师,外贸工作人员等,因此本研究拟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进行测评,并考察哪些个人因素,如工作经历等,对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有影响。本研究使用Chen和Starosta所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102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测评和分析,以期解决两个问题:即:1)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怎样?2)受试者的哪些个人因素对跨文化敏感度有影响?通过对10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1)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总平均分是88.63分,介于80至100之间,根据周杏英(2007)的敏感度水平的划分法,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应属于中等;2)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因子中,受试者的差异认同感的得分最高,而交际信心的分数最低。这说明受试者完全能够意识并接受文化的差异,但有半数以上的受试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缺乏足够的信心;3)受试者的个人因素,如工作经历,是否有来自不同文化的朋友,是否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对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有显著性影响;而工作类型,工作长度,在大学阶段是否选修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等因素,则与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关系。但是,没有显著性关系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关系。结果表明:有过工作经历的、工作时间越长的、选修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和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要高于那些没有类似经历的受试者。通过以上发现,本文成功地回答了所提出的两个研究问题,并根据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中的深层原因。包括:1)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2)受试人群的跨文化实践的机会较少。根据研究结果及所做的分析讨论,本文提出了四点提高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建议:1)英语专业研究生应开设更为系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2)教学的形式应该进行改革;3)应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4)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