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在食醋酿造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其重要组成成分是醋酸、乳酸为主的多种有机酸,不挥发酸含量高的食醋刺激性小,味较柔和,其中乳酸是主要的不挥发酸。为了解决液态发酵食醋口感较差,不挥发酸含量少等问题,本研究从独流老醋的酒醅中分离得到有利于食醋发酵的乳酸菌,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能鉴定,在液态纯种发酵中与酵母菌协同发酵,探讨乳酸菌对食醋改善口感和增强风味的作用。通过倾注平板法,从发酵的酒醅中分离纯化筛选到一株优良的乳酸菌,经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微小魏斯氏菌(Weissella minor)。在液体培养基中接入1%的乳酸菌,分别在不同时间测定培养基的OD值和pH,确定了乳酸菌最佳活化时间为15 h;在不同的pH条件下测定乳酸菌菌液24 h后的OD值,得到最适宜pH条件为6.0。在28、30、33、37℃下培养乳酸菌,测定乳酸菌菌液24 h后的OD值,在30℃(食醋发酵的最适宜温度)培养时乳酸菌菌液的OD值与37℃(乳酸菌最适宜培养温度)相近。将乳酸菌与酵母菌进行协同培养,还原糖含量下降速率与单独添加酵母菌的速率相近,乙醇产量相近。在酵母液体培养基中接入0,0.5、1、1.5.2、2.5 g/100 mL的乳酸,培养24h后计数酵母菌个数,乳酸含量低于0.5g/100 mL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在乳酸菌液体培养基中接入0、2、4、6、8mL/100mL的乙醇,当乙醇含量低于4 mL/100mL时乳酸菌受抑制程度较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有机酸含量,测得该乳酸菌在液体发酵试验中的最佳接种量为5×105个/mL,在此接种量下有机酸产量最高。菌种协同发酵过程中,添加乳酸菌的醋醅同未添加乳酸菌进行对照,乳酸含量提高了2.10倍,柠檬酸含量提高了4.5倍。发酵结束后,总酸含量前者为6.72g/100 g,后者6.43g/100 g;氨基态氮含量前者为0.13g/100 g,后者为0.12g/100 g;乳酸含量前者为后者的2.1倍。利用SPME-PA法检测发酵过程醋醅样品香气成分,酯类风味物质由40.15%上升到51.83%。上述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后有益于液态酿造法食醋风味的改善。
其他文献
紫甘薯花青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天然色素,本论文主要研究从紫甘薯中提取、分离和纯化花青素的技术,并对紫甘薯花青素提取后的剩余物进行综合利用,制备成麦芽糊精,还研究了紫甘
长氟碳链织物整理剂存在着生物积累和对环境的危害等问题,作为长链全氟烷基替代品的短氟碳链聚合物,其所具有的疏水疏油等低表面能性质却很难与长氟碳链聚合物相比拟。为了提
随着低温绝热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绝热容器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汽化潜热小的低温液体,如液氮、液氢等。为了提高低温液体的储存效率,尽量减少低温液体在存储和传
<正> 自1979年起我们应用氦氖激光针治疗了皮肤病离心性环状红斑25例,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性别:男4例,女2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9岁,以11~46岁为多。职业:工人16人,干部4人
粉尘是矿山职业病危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介绍了目前我国非煤矿山露天开采过程中的粉尘危害现状,总结了非煤矿山露天开采粉尘危害防治技术,并通过分析露天开采粉尘危害防治
李卓吾批点过<西厢记>,但现存的李批<西厢>都是伪本.容与堂本乃叶昼所伪托.但叶昼的批点富有文学批评价值,特别是他的人物论在整个明代戏曲理论批评中比较突出.叶昼的批点在
首先,以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添加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二氧化钛和抗氧剂,通过熔融挤出、复合纺丝成网、热轧加固等工艺制成不同面密度的改性PP/HDPE
从我国老人高龄化概况出发,介绍了我国农村高龄老人照料境况不佳的现状,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国家解决农村高龄老人照料问题的对策。
小麦是中国半数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小麦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小麦、大麦等禾谷类农作物生长及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镰刀菌属真菌的侵染,产生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