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标志着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8+1”城市圈等一系列规划的实施,湖北省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作用日益突出。特别地,2009年12月8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式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资源辐射区和自主创新机制示范区,成为武汉市集产、学、研、居、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型城市功能核心区。湖北省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支点。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活动中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产业,已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和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核心。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渗透性和知识依赖性,创新能力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及风险性,必须寻求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而产学研合作就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创新模式。产学研合作通过大学、科研院所与产业界的合作,将教育、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在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被普遍应用。湖北省科技资源丰富。2010年湖北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20所,高技术企业798个,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1564个,其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具有巨大的空间。近年来,随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工作方案》、《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的实施,湖北省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性发展。“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近10万家,高校和科研院所1273家,合作开发或转让成果5万多项,形成了10个产值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另外,湖北省通过建设产学研网站和湖北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服务平台等途径,深化了全省的产学研合作意识,加强了产学研合作能力。但是,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由于认识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科技、经济脱节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产学研合作形式松散,多数联盟还停留在单纯项目合作的较低层次,长期、系统、稳定的合作还不够,尤其是还未能形成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机制、体制。另一方面,湖北省内各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缺乏集成联动的机制,而且开发区内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也不强,没有形成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及产业集群,湖北省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绩效的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活动,可以有效地反应出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国家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湖北省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技术产业及产学研合作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奥斯陆手册》和《弗拉斯卡蒂手册》中对创新的测度框架,构建了初步的指标体系,包括投入、产出及主体间联系三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接着,本文运用2009-2010年中国3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产学研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定量检验。研究发现,鉴于产学研合作活动本身的特性,从主体的角度出发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更能符合产学研合作的实际。修正后的指标体系包括高等学校合作能力、企业合作能力、研发机构合作能力和主体间联系强度四个维度,由于研发机构不同于高校,它具有更强的研究导向和更低的教学任务,更倾向于参与知识和技术转化的全过程,因此,主体间联系强度和研发机构的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纳为主体间合作能力。本文基于检验后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研究发现,企业合作能力指标权重最大,其次是高等学校合作能力,再次是主体间联系强度,研发机构合作能力权重最小,并且对每个主体而言,合作投入权重高于合作产出权重。在综合得分方面,我国3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现象,区域分布不均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一些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同比增长率较高,但考虑到在绝对量上的差距,这些地区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单从湖北省来看,2010年与2009年相比,其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综合排名上升一位,并且聚类分析显示,它从产学研合作绩效比较低的一类,上升到产学研合作绩效中等的一类,同比增长率仅次于安徽省,位列第二位。从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来源看,湖北省高等学校合作能力的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主体间合作能力,企业合作能力得分最低。而权重显示,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各主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主体间合作能力、企业合作能力、高等学校合作能力,因此说,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中各主因子的分配比例不甚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湖北省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绩效。通过进一步分析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中各主因子的得分,发现,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提升最大程度上来源于主体间合作能力的高度增长,其次为高等学校合作能力的提升,而企业的合作能力有所下降。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知名地区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启示,本文从政府引导地位的提升、高校职能转变、企业主体地位的加强和主体间合作联系的加强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