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中,由于膈肌软组织的衰减而致左室下后壁伪影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导致对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假阳性率高。本研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仰卧位与俯卧位显像,对下后壁衰减伪影做出鉴别。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1999年9月~2001年9月来我科进行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正常者39人,其中男26人,女13人,平均年龄36.69±8.56岁。所有检查者均根据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运动ECG和彩超等方面确定其CAD患病可能性<5%,并且其中9人做过冠脉造影(CAG)检查,按照冠脉狭窄50%为诊断标准,其结果均为阴性。 方法:所有检查者均进行仰卧位和俯卧位静息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1)图像采集与处理:在注射药物前半小时检查者口服KClO4400mg。放射性药物为99mTc-MIBI,静息状态下静脉注射剂量555~740MBq。注射药物后1小时至2小时之间行SPECT断层显像。仪器为东芝7200-A/DI双探头SPECT显像仪,配置低能高分辨型准直器。在仰卧位显像完毕后,立即进行俯卧位图像采集,采集条件与仰卧位相同。图像重建均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成短轴、水平长轴、垂直长轴断层图像,并且在短轴图像基础上制成靶心图。将靶心图分成侧壁、前壁、间隔和下后壁,而且将靶心图上左室下后壁心肌分成R1~R6六个区域。以靶心图内放射性最高计数设为 100,计算民-R6各个区域及各壁整体放射性计数值。 Q)图像分析及参数计算:①正常率计算。正常率定义为低患病率人群中显像正常者人数占低患病率人群总人数的百分比。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对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联合俯卧位各断面图像的下后壁放射性分布按本科室常规诊断标准进行肉眼评价,计算三种情况下的正常率值。e pa值计算。首先由2位医师在独立时惰况下按本科室常规诊断撇对左室下后壁评判正常与否,计算…W1值:然后在联合俯卧位图眯息的情况下,以左室下后壁在两种体位图像均异常而判断为异常作为诊断标准,再由此 2位医师按此标a左室下后壁评判正常与否,并计算happaZ值。③图像评分。由2 {2g经验医师分别对仰卧位和俯卧位图像的左室下后壁放射性分布情况按照四点法评分,然后分别计算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情况下左室下后壁的累计评分。④仰卧位与俯卧位图像的靶心图定量分析比较。、通过靶心图计算仰卧位及俯卧位图陇室各壁及其下后壁民-民各区域放射计数情况并做按男女性别分类的比较。 Q)仰卧位与俯卧位时。O脏与隔肌空间位置变化的研究。鲢2例正常人,其中1人肌卧位和俯卧位心脏CT检查,重建两种敝情况下的冠状断层图像;另外1人做仰卧位和俯卧位心脏狐的心血池蹦显像。观察在两种体位情况下左室下后壁与隔肌之间空间位置变化情况。 闯统计分析。左室各壁及民卜民各区域放射性计数均棚五土 sd表示,相应区域的放射性计数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讨论 二 门)正常率计算结果。仰卧位时所计算的正常率值最低(P<0.05),而俯卧位包括下壁心尖部时正常率虽有所提高,但亦不理想,其异常例数均由于俯卧位时下壁。D尖部出现了新的放射性减低区,而去除对心尖部的观察所计算的俯卧位正常率值与仰卧位联合俯卧位图像信息所获得的正常率值相似,均为最高中<0.05人说明增加俯卧位显像信息后,大大增加了对正常人群判断的正确性。 (2)kgnps值。kgnpsl值为 0.209,而 k叩p沾值为 0.5,说明仰卧位联合俯卧位图像信息,大大提高了图像判断的组间一致性口 u)左室下后壁累计评分。俯卧位图像累计评分明显低于仰卧位,而胭卧位时图像评分多为1分,出现在下壁近心尖部;均在RI、民区;而仰卧位图像评分多为2刁分,异常部位在左室下后壁基底部,大多数在 RS、R。区。这说明如果在单独依靠常规显像对左室下后壁血流灌注情况做评价时,如果不考虑衰减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对。O肌病变严重程度的错误估计,可能会高估局部的病变严重程度,对心肌活力而言,可能是低估了局部心肌的存活能力。 N)仰卧位和俯卧位左室各壁靶心图放射性计数的对比分析:俯卧位组左室下后壁放射性计数较仰卧位组朋显增加中叼仍),而其它各壁放射性计数变化不明显中列刀5人说明俯卧位显像后,减低了隔肌对下后壁。0肌的光子衰减,提高了探头的计数率,从而降低了下后壁假阳性的发生,但对左室其它各壁的放射性分布无明显影响。 G)仰卧位和俯卧位左室下后壁R;人各区域靶心图放射性计数(包括按性别分类)的对比分析:俯卧位显像时,男性组下后壁中民、民、民靶心图区域放射性计数较仰卧位显像时明显增高中功刀1),民区域放射性计数反而降低巾功*),而民。 3 民区域放射性计数未有明显变化巾列.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