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杂原子有机微孔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工业中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2017年全球平均气温同比2016年的气温纪录高出0.07℃,遏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的排放已非常紧要。解决方法之一是研发新材料用来俘获二氧化碳和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有机微孔聚合物(Microporous Organic Polymers,MOPs)引起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其高比表面积、低骨架密度、多样的合成方法,具有耐酸耐碱和热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在气体吸附与分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光催化裂解水制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在聚合物网络中引入杂原子(如硅、氮和氟)可以极大地改变聚合物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改变启发我们:聚合物网络中引入杂原子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策略来解决聚合物实际应用问题。本论文第二章选用八官能度的端卤单体(TPSi)分别和二、四官能度的端硼酸单体(PH、SBF),使用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反应制备两种有机微孔聚合物TPSi-PH和TPSi-SBF。经过对聚合物的气体吸附性能测试,TPSi-PH和TPSi-SBF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气体吸附分离性能,其中TPSi-SBF的比表面积达464 m2 g-1,氢气吸附量为0.87 wt%(77 K/1.13 bar),二氧化碳吸附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为0.99mmol g-1(298 K/1.13 bar)和1.58 mmol g-1(273 K/1.13 bar),甲烷吸附量为0.52 mmol g-1(273 K/1.13 bar);TPSi-SBF的CO2/N2和CO2/CH4分离比分别为30.1和4.4,表明我们设计和制备的两种有机微孔聚合物具备较为良好的CO2/N2分离性能以及较好的CO2吸附性能,这些结果表明这类含硅杂原子的微孔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以及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良好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因此作为固体吸附剂会在气体吸附与分离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第二章聚合物良好的微孔性质启发我们探究在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均匀孔道的聚合物中引入氮杂原子对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第三章,我们选用三官能度和四官能度的端硼酸单体(TPA,SBF)和二官能度的端卤单体4,4’-二溴偶氮苯(Azo),使用Suzuki-Miyaura反应制备两种有机微孔聚合物Azo-SBF和Azo-TPA。对聚合物研磨、制浆、涂片、装配成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比Azo-SBF,Azo-TPA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为42 mA h g-1,同时也表现出稳健的循环稳定性,800次循环后,Azo-SBF仍然展现出32 mA h g-1的放电比容量,表明这类含氮杂原子的微孔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锂离子电池储能性能,作为电池电极材料会在锂离子电池储能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第四章,我们选用四官能度的端硼酸酯单体苝(PL)和二官能度的端卤单体(FBT、DFBT),通过Suzuki-Miyaura反应制备两种有机微孔聚合物PL-FBT和PL-DFBT,通过紫外光谱图、荧光谱图深入探究有机微孔材料化学结构中引入氟杂原子对光催化裂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通过氟杂原子的引入对聚合物的带隙进行调节,能带结构发生变化,相比PL-FBT,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PL-DFBT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催化裂解水制氢性能14.16μmol h-1,为PL-FBT产氢速率的2.2倍。表明这类含氟杂原子的微孔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光催化裂解水制氢性能,作为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我国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即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中的技术教导及其掌握的本领域中常规技术手段能够得到或概括得出权利要求所限定的
近年来,因汽车夹带危险品引起的安全事故越来越频繁,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考虑到汽车底盘夹带危险品的隐秘性,本文基于“汽车底盘异物智能图像识别系统”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此类化石燃料在燃烧过后会产生大量的SO2等致酸气体;除此之外由于汽车数量与日俱增,大量NOx通过汽车尾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IC芯片的应用环境愈发苛刻,对芯片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ESD防护设计,作为芯片可靠性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需要芯片研发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
高镍球铁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耐蚀性、耐高温疲劳性能以及较好的铸造性能,是制造高性能汽车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壳体的首选材料。但高镍铁液在凝固过程中或因冷却速率小,或因
控制电磁场理论一向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理论的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不变性,即处于不同空间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具有相似的结构。而这种理论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就是隐身斗篷,这种电磁器件能够引导电磁波平滑地穿过隐身斗篷,然后又恢复原来的轨迹,使得物体看起来就像是“不存在的”。但是对于设计之初的隐身斗篷,仅仅只能实现“隐身”,斗篷内部是封闭的空间,即电磁波是不能穿过斗篷进入内部的,斗篷内部也不能与
近年来g-C_3N_4光催化剂由于其廉价易于制备,无毒无害,物化性质稳定,原料丰富以及电子结构独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解水制氢以及制作传感器等领域。更重要的是,其禁带宽度仅为2.7 eV左右,可以吸收可见光;固有的类石墨相层状结构有利于电子的传输。而然,一些天然的缺陷仍存在于g-C_3N_4中并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如可见光利用率低,载流子复合率高以及量子产率低等。因此,本论文针
PDS脱硫法是一种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焦化、化肥、石油精炼等行业。理论上,H_2S的脱除仅消耗空气中的O_2生成水和硫磺,系统中的其它物料均可循环再用。然而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工艺中,部分H_2S还会转变为S_2O_32-、SO_32-和SO_42-等副产物。溶液中副产物的积累不仅会影响脱硫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脱硫效率,而且还会增加工艺操作成本、引起设备腐蚀和产生次生水体污染等。因此
手性药物分子绝对构型和构象分布与药物的药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手性药物分子的绝对构型与构象分布是对手性分子进行空间立体化学描述,手性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不同使得其
锌孔雀石(Cu,Zn)_2CO_3(OH)_2是合成气制甲醇反应中产生高活性Cu/ZnO催化剂的前驱体物相之一。锌孔雀石经热处理后能够形成CuO/ZnO固溶体,还原后Cu均匀镶嵌在ZnO晶格结构中,与ZnO产生强烈的协同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与稳定性。因此,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Cu/ZnO催化剂的关键在于制备单一锌孔雀石前驱体物相。但传统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由于同时存在多种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