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13形态的分离纯化及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纳米Al13形态的分离提纯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纳米Al13形态的分析表征、水解过程以及凝聚过程和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采用超滤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27Al—NMR、TEM和粒度测定仪对分离纯化所得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滤法分离纯化Al13形态的效果受超滤膜的孔径及PAC的浓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膜和PAC溶液浓度即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纳米Al13形态;在层析法中被分离物则随着洗脱时间延长按分子的大小依次被洗脱下来,因此截取中间组分可得到高纯Al13形态的组分,其含量基本可达到100%;TEM和粒度测定及XRD的鉴定结果表明,在B=2.4的PAC溶液中,Al13极少以Al12AlO4(OH)24(H2O)127+的单体形态存在,而是呈线性和枝状的聚集体存在,其聚集尺寸通常在几十nm~几百nm。 2.对层析分离法以及目前已报道SO42-/Ba2+沉淀置换法、乙醇-丙酮混合溶剂提取法对Al13形态的分离效果,对各方法最佳分离效果的Al13产品的结构形貌和水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柱层析法对PAC产品的分离效果最好,所得Al13形态纯度最高,水处理效果最好。粒度分布测定结果表明,几种分离方法所得Al13形态粒径都在纳米范围内。 3.在分离过程中通过改变洗脱速度,洗脱液离子强度、pH值和改变被分离PAC的B值等实验条件来研究凝胶层析分离法中影响分离的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凝胶层析分离过程中除被分离物的分子尺寸之外,分子电荷对分离效果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降低洗脱流速、提高洗脱液离子强度,以及调节合适的pH值都能提高分离效率。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可以分离得到大量高纯Al13形态(即Alb含量为100%的产品),可占被分离PAC产品总量50%以上。 4.在水解过程的研究中将纳米Al13与PAC、AlCl3进行对比,考察了稀释作用、pH值的改变对各水解过程产物粒度和形态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稀释作用对不
其他文献
面部表情作为人类情感体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自然人机交互中研究的热门领域,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互动游戏、虚拟现实中。现阶段,面部表情的特征提取环节主要采用人为设计的
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学校、老师还是用过去的经验来教今天的学生,无疑会被时代抛弃。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工智能,我们的教育怎么接受智能社会的挑战?当务之急,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设计未来
报纸
目的:探讨夹闭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时机、并发症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和多发动脉瘤的处理。将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颈的硬化及钙化分为I-III型以指导这类动脉瘤的
Chl b缺乏突变体在植物已经大量被报道,且被广泛的用于对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叶绿素是植物细胞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卟啉分子,通过吸收光和传递光能以及电子给其它分子
液泡型H+-ATPase (V-ATPase)是真核生物中保守的多亚基内膜质子泵。这个质子泵在多种生物进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例如pH平衡、离子转运和小泡的运输。在植物细胞中,V-ATPase除了
在综述苹果花色苷的种类、结构、性质、合成路径及花色苷的药理活性的基础上,对光、温度、矿质营养等外在因素与激素、糖等内在因素以及影响苹果花色苷合成的结构基因与调节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领域所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许多有关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观察、理论和实验研究都表明,在局域尺度范围内,植物种多样性
水循环算法是一种抽象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的智能优化算法,算法一方面基于河流的引导式前进,能有效避免个体进入非优区域,另一方面存在蒸发的变异过程,有利于算法在寻优时跳出局部最优解,更易寻找全局最优。然而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仍有一定缺陷,本文以此对水循环算法进行改进研究。针对基本水循环算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三点改进思想:首先是基于初始种群的改进,在水循环算法初始化解时,使用反向学习替代传统的随机初始化,
生防菌是植物病害防治中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在土传病害(包括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Pérez-Montaňo et al.,2014),其中有关木霉菌的报道较多(Hajieghrari
目的:探讨Th17/Treg失衡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和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