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y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鱼粉的可流通供应量有限、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鱼粉的蛋白源,以节约使用鱼粉,减少对鱼粉的依赖。南极磷虾粉是一种潜在资源量大、氨基酸平衡的优质蛋白源,在鱼类和虾类上的研究表明其能提高动物生长性能,降低饵料系数。本文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和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幼蟹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在幼蟹饲料中合理使用南极磷虾粉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高效的低鱼粉饲料作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沉积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来开发低鱼粉饲料配方。共配制了五组等氮(粗蛋白42%)等脂(粗脂肪9%)饲料,以35%鱼粉水平饲料为对照组(F35),其余饲料鱼粉水平设为20%(F20)或者15%(F15)(用豆粕、棉粕替代鱼粉),分别在20%鱼粉和15%鱼粉添加5%南极磷虾粉(F20+,F15+)。将幼蟹(初始体重为0.22±0.01 g)随机分配到20个水箱,每个水箱放养40只幼蟹,每组设4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试验饲料3次,养殖56天。结果发现,采用豆粕、棉粕替代鱼粉后,F20组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与F35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但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胰蛋白酶活性与F35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15组幼蟹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F35组(P<0.05)。15%鱼粉水平下添加5%南极磷虾粉后,F15+组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胰蛋白酶活性相比于F15组显著升高(P<0.05),但F15+组与F15组幼蟹在生长、氨基酸沉积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F20和F20+组之间没有观察到幼蟹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沉积率的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用豆粕、棉粕平衡饲料蛋白质水平配制低鱼粉饲料饲喂幼蟹,幼蟹生长缓慢,总必需氨基酸沉积减少;当饲料鱼粉水平降至15%时,饲料可利用性低下,而在其中添加5%南极磷虾粉后,幼蟹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得到提升。因此,建议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来提高低鱼粉饲料利用率。2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南极磷虾粉来评估南极磷虾粉的应用价值和合理添加量,以期为幼蟹开发高效可行的低鱼粉饲料。共配制了六组等氮(粗蛋白40%)等脂(粗脂肪8%)饲料,以35%鱼粉水平饲料为正对照组(F35),15%鱼粉水平饲料(用豆粕、棉粕替代鱼粉)为负对照组(F15),其余饲料在15%鱼粉水平基础上分别添加5%、10%、15%和20%南极磷虾粉(K5、K10、K15和K20)。将幼蟹(初始体重为2.63±0.07 g)随机分配到30个水箱,每个水箱放养35只幼蟹,每组设5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试验饲料3次,养殖56天。试验结束时发现,负对照组F15组与正对照组F35组相比,生长和抗氧化性能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下降(P<0.01),胰蛋白酶活性(P<0.05)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1)降低,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S6K1(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和S6(ribosomal protein S6)基因的表达下调(P<0.05)。K20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磷虾粉组中最高,其次是K15组,均显著高于F15组(P<0.05),但这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K5、K10、K15组之间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F15组(P<0.05),K20组幼蟹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在各磷虾粉组中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其他磷虾粉组(P<0.05)。各磷虾粉组的幼蟹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与F15组相比均显著增强(P<0.05),K10、K15和K20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也显著高于F15组(P>0.05)。mTOR,S6K1和S6基因在K20组幼蟹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15组(P<0.05),而其他磷虾粉组与F1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F15组相比,各组幼蟹血清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K20组幼蟹肝胰腺的丙二醛含量(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显著低于F15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相比于F15组显著提高(P<0.05),而其他磷虾粉组幼蟹的MDA含量和抗氧化性能与F15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与F35组相比,K5组的生长、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消化酶活性与F35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K20组幼蟹的生长(P<0.05)、饲料利用效率(P<0.01)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均显著高于F35组,但SOD活性较F35组显著下降(P<0.05)。综上,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南极磷虾粉对幼蟹生长、饲料利用率和抗氧化性能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与添加水平呈正相关。建议在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补充5%南极磷虾粉来避免低鱼粉饲料的低效使用以达到与饲喂鱼粉时相当的效果,或通过添加20%磷虾粉来获得比饲喂鱼粉饲料时更快的生长、更高的饲料利用率和更强的抗逆性。3.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蛋白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来评估南极磷虾粉替代幼蟹饲料鱼粉的潜力。共配制了六组等氮(粗蛋白39%)等脂(粗脂肪8%)饲料,以45%鱼粉水平为基础对照,用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0(R0组,对照组)、25(R25)、50(R50)、75(R75)和100%(R100)的鱼粉蛋白。将幼蟹(初始体重为0.52±0.02 g)随机分配到25个水箱,每个水箱放40只幼蟹,每组设5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试验饲料3次,养殖56天。结果发现:R50、R75和R100组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第6-8周内的蜕皮率显著高于R0组(P<0.05),R100组幼蟹的生长和蜕皮最快,R75组其次,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50、R75和R100组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显著高于R0组和R25组(P<0.05),R100组在所有组的饲料利用能力最高。而R25组除了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R0组(P<0.05),其他生长、蜕皮和饲料利用指标与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越高,幼蟹蜕皮越同步。幼蟹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随替代水平增加而增大,与饲料中测定值的变化一致。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TOR(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S6K1(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S6(ribosomal protein S6)和4E-BP1(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binding protein 1)在各南极磷虾粉组的幼蟹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所有南极磷虾粉组的mTOR表达量与R0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4E-BP1表达量显著低于R0组(P<0.05),eIF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表达量与R0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50、R75和R100组的S6K1表达量及R75组S6表达量显著高于R0组(P<0.05)。R75和R100组幼蟹肝胰腺的胰蛋白酶活性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R0组(P<0.05)。R50组、R75组和R100组幼蟹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R0组(P<0.05),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R0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南极磷虾粉高比例替代鱼粉使幼蟹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合成代谢加强,促进了幼蟹的蜕皮频率,提高了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同时,降低了机体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了总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的饲养周期和条件下,采用南极磷虾粉部分或全部替代鱼粉对幼蟹的生长性能没有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推荐将南极磷虾粉作为饲料鱼粉的备选优质替代蛋白源。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分为大田与土壤培育两个试验,探究组配改良剂石灰石+海泡石(简称LS)对轻度Cd污染稻田治理效果的时效性及其是否适用于Cd、As复合污染稻田的治理。大田试验通过一次性施
氮是生态系统循环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循环过程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特别是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活动导致NH_3和NO_x(主要为NO+NO_2)排放量迅速增加,大气中氮浓度升高显著,从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大气氮沉降大幅增加。研究结果显示,湿沉降是氮沉降的重要方式,不仅与大气中氮污染物相关,还受到降雨量、降水类型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台风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其带来的降水突发性强、强度大、
空气湿化并回收余热是燃气锅炉减排、提效的有效途径。空气湿化填料塔是实现该过程的重要设备。本文针对燃气锅炉空气湿化过程,实验研究了空气湿化填料塔的性能,并分别研究了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中国每年约有20多万人死于肝癌。尽管HCC的治疗药物不断发展,但生存率仍然不高。研究表明从头脂肪酸合成异常是HCC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且抑制从头脂肪酸合成关键酶脂肪酸合酶(FASN)的表达能够抑制小鼠HCC的形成。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科学,在抑制肿瘤进展、减轻手术并发症以及提高化疗和放射疗法的敏感性等癌症治疗的多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作为仅次于基因组计划和超级材料之后的第三项尖端技术,燃料电池(Fuel cell)具有环境友好、启动速度快、能量转换效
近年来,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电动汽车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出行距离的增加导致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及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由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组成的混合电源可满足要求,但
冲蚀磨损作为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工业领域材料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获得良好的抗冲蚀性能,研究人员开始在工件表面制备涂层。TiN涂层作为曾使用最广泛的抗冲蚀涂层,能够有效的保护工件表面,从而提高工件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进步,TiN涂层已被具有高硬度、耐磨损、抗氧化性和自润滑等优良性能的TiAlN涂层逐渐替代。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TiAlN涂层的综合性能,研究者开始添加S
花岗岩石粉是花岗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降解的粉状废料。据估计,每年会产生超过1000万吨的废弃花岗岩石粉,大量堆积的花岗岩石粉容易对空气、水源和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
自20世纪以来,旋流强化传热技术对换热设备对流换热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鉴于轴向叶片旋流器无运动部件,占用体积小以及安装维修简便,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旋流强化传热技
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对于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ORR动力学过程缓慢,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目前,Pt等贵金属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