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锌矿相Mg、Zn1-xO单晶薄膜的外延生长、物性调控及日盲紫外探测器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GI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纤锌矿相MgZnO三元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和与ZnO相匹配的晶体结构,在低阈值室温激光器、高效率发光二极管、MgZnO/ZnO异质结构器件和日盲紫外探测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平衡条件下,纤锌矿相MgZnO合金材料中MgO的固溶率只有4%,其含量略有增加材料就会发生相分离(立方相结构和六角相结构共存的情况),导致Mg组分乃至材料带隙无法进一步得到提高。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生长技术,具有超高真空背景环境下薄膜生长可控的优点,尤其适合制备组分精确可控的高质量MgZnO合金薄膜。本论文利用超高真空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方法,在Si(111)、蓝宝石(0002)等不同衬底上开发出了独特的表面/界面控制工艺,结合具有自主产权的金属源束流精确原位控制和准同质外延模板技术,系统研究了ZnO能带工程--MgZnO合金薄膜的MBE生长动力学过程及低温富氧生长条件在抑制相分离现象中的重要作用,成功研制出MgxZn1-xO(0≤x≤0.55)系列单晶薄膜材料,并在材料性能获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目前国际报道的最高值,进入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日盲区),系统研究了MgZnO薄膜的基本光学性质,并成功研制了性能优越的日盲紫外探测器原型器件。   我们发现,在氧化物多元合金薄膜(尤其是MgZnO)的分子束外延生长过程中,活泼金属极易氧化,因而导致其束流变化较大、很难保证精确可控的重复性生长,这给薄膜组分、晶体结构、光电性能的精确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阻碍了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基于上述困难,我们从实时监测金属束流这一角度出发,对金属束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氧环境下活泼金属束流精确控制的方法,从而实现了合金薄膜的稳定可控生长。在ZnO单晶模板上,我们研究了不同衬底生长温度和生长速率对纤锌矿相MgZnO薄膜的极限Mg组分和薄膜质量的影响,实现了Mg组分从0到40%的连续可控生长,最高带隙可达到4.2eV(295nm)。   通过对氧化物(MgO和ZnO)晶体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进一步提出了用“准同质外延MgZnO”模板代替ZnO模板进行高Mg组分MgZnO合金薄膜外延生长的独特理念,经过实验验证,我们最终实现了最高Mg组分达到55%的亚稳态纤锌矿相MgZnO单晶薄膜的制备,经测试其带隙为4.55eV(272nm),完全进入日盲区紫外波段,为目前国际上报道的最高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微纳加工手段成功制造了日盲紫外探测器原型单元器件,该器件具有非常优越的探测性能:陡峭的日盲光响应截止边、较高的光谱响应比和较快的响应时间。此外,我们还利用光学和结构表征(XRD和TEM等)手段对高Mg组分MgZnO薄膜的基本光学参数、薄膜的生长和缺陷弛豫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纤锌矿相MgZnO合金薄膜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随着合金Mg组分的提高,MgZnO合金薄膜的组分波动会更加明显,从而极大影响了单晶薄膜的光学性能。通过低温和变温光致发光和光激发谱,我们研究了高Mg组分纤锌矿相MgZnO合金薄膜的斯托克斯位移(Mg0.55Zn0.45O的斯托克斯位移高达365meV)和变温激子发光峰的反常移动现象。随着Mg组分的不断增加,斯托克斯位移逐渐增大,表明MgZnO合金薄膜中的组分波动逐渐加剧;而“S型”峰位移动则揭示了纤锌矿相MgZnO合金材料体系中激子在局域化势场中的热动力学过程,激子局域化效应将增强高Mg组分MgZnO合金薄膜的发光性能。
其他文献
聚苯胺作为导电聚合物的一种,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纳米结构单元构筑成微米尺度结构的纳微结构材料具有纳米单元所拥有的特性,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
核磁共振技术是表征蛋白质结构和构象变化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提供原子分辨率下蛋白质不同时间尺度的动力学信息。本论文利用液体NMR技术对蛋白质动力学中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
利用高压高温的手段合成了带宽调控型MOTT化合物碱土金属铬氧化物及电子型掺杂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相关物性的研究,主要创新内容包括:   一、(Sr,Ca)CrO3化合物的合成压力、温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成像的特点。提高分辨率是SAR领域的重要目标,随着SAR技术领域的推广,要求SAR系统可在不同体制和工
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通信质量及通信量等的要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这就对网络环境规划的合理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无线通信系统(Wireless Communication
本文利用反应谱仪技术研究了54eV电子与甲烷分子的碰撞过程。实验中对反映末态的两个出射电子和一个反冲离子进行符合探测,为探索碰撞反应机制提供了详细而丰富的信息。本文分
超冷原子气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许多理论模型提供了实验平台。其单纯的背景和广泛的可调性,使得一维可积系统尤其是多分量强耦合费米气体的实现成为可能。在多分量费米气体中,不
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在痕量检测、生化分析、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是纳米光子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采用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
基于超短脉冲激光的泵浦-探测技术是人们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动力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动力学研究的应用范围和时间分辨率严格依赖于入射激光的光子能量和脉冲宽度。为了得到脉
核磁共振波谱学(NMR Spectroscopy)是研究生物体液的重要工具。核磁共振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实验方法多样,可设计多种谱编辑手段等优点。一维1H NMR实验更是具有非侵入性,实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