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中日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对比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ng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比英语、汉语和日语中人体位移动词的表达,对英语、汉语和日语三种语言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进行研究。本文选取莫言的《红高粱》及其译本中的人体位移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Talmy关于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的理论,分析英语、汉语和日语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通过实证研究和语料分析,总结三种语言运动事件的词汇化特点,并分析三种语言的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异同。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词汇化类型和事件整合。根据Talmy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理论,本文对英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的运动事件的语义成分和表层成分进行分析,并总结三种语言的词汇化类型和特点。本文对比与分析《红高粱》中文、英文及日文文本中运动事件的表达,并以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为重点,研究三种语言在运动事件表达中的异同。基于对三种语言运动事件中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讨论,探讨英语、汉语和日语的事件整合方式。通过比较《红高粱》及其英文、日文文本,本文有以下几个发现:首先,在对人体位移事件的描述中,三种语言在使用动词表达运动的频率方面表现出差异性。汉语和日语在动词的使用频率上高于英语,汉语的动词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日语,而英语的动词使用频率最少,这与汉语和日语在动作表达上多重复,而英语往往避免重复密不可分。同时,在翻译汉语原文中的运动事件时,英语倾向于“化动为静”,而日语一般保留原文的动词形式;另外,在三种语言的词汇化模式方面,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化模式相似,在汉语和英语中,主动词一般在前,背景在后,而日语恰好相反,日语对运动事件的表达习惯是动词在后,背景在前;在方式动词的使用方面,英语的方式动词最为丰富,词汇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汉语,而日语的方式动词最少。本文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总结了日语运动事件中表达“方式”的五种模式,并使用语料进行阐释;最后,在三种语言的事件整合方面,英语是典型的卫星语素框架语,而日语是典型的动词框架语,而汉语的卫星语素框架语言的特征不是特别典型。本文通过对英语和日语方式动词种类和特点的归纳,发现与动词框架语言相比,卫星框架语言具有更丰富的方式动词,这一发现与Slobin认为卫星框架语言是较高方式凸显动词的结论相吻合。本研究对英语、汉语和日语三种语言之间运动事件的翻译具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课程设置取决于课程选择的价值取向,布鲁巴克的课程史观以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各方面分析了西方课程发展的轨迹和特征,对当前中学数学课程设置有如下启示:应处理好课程内
心理词汇的联想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实证性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二语水平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联想模式和特征。本研究对受试的词汇联想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二
词块理论被提出以来受到了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从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过研究和分析,后又将其运用于教学领域。词块教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
明清之际西源外来词大量输入汉语词汇系统,对近代汉语和外来词的研究都极为重要,其中因为这一时期国人渴求了解西方,世界地理大发现又极为盛行,所以外语地名译名在译介的西方
命名实体识别主要研究从非结构化文本中识别出包含特殊含义的词汇或专有名词,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在信息检索、问答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
《好兵》是英国现代主义开山大师福特·麦多克斯·福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约翰·A·麦克沙恩认为:“《好兵》是20世纪文学成就之精品,是高度艺术性的创造,必须列入所有问世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体演文化教学法,以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中级班为实践对象,运用体演文化教学法进行了教学设计并提供教学案例。本文将教学活动分为四大课程类型,并以“体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很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深造,不仅仅为了满足学习汉语的兴趣爱好,而更加偏向对未来自身发展的目的性规划,因此,
面对"云计算"的云山雾绕,面对云计算发展和使用中存在的诸多争议和标准化进程中的未解难题,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安晓龙副主任站在主管部门的角度,精准、详实地
本文以清前期《清文启蒙》卷二“兼汉满洲套话”、《清文指要》、《续编兼汉清文指要》三种满汉合璧会话书为研究材料,在满汉对勘的基础上,运用时体类型学语法理论,对三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