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企业作为社会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应对劳动者、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会责任的政策和法规,要求企业一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将社会责任引入上市公司,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制度建设。2009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描述了撰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需的原则、步骤和具体的指标,为企业提供了切实的指导。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发表明了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社会责任问题,督促企业积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企业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力度。当前,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参差不齐。仅有少数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报告引入了第三方鉴证。因此,引入第三方鉴证是否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产生影响就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议题。目前,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相关的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可谓少之又少。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第三方鉴证的作用,进而为第三方鉴证的合法化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为规定合理的鉴证主体以及鉴证标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纵览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国外文献主要对第三方鉴证的概念、作用、动因以及合法化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国内关于第三方鉴证的文献非常少。国内外对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多,主要从影响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因素研究。对于第三方鉴证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影响,国内外文献目前涉及地很少。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向。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研究第三方鉴证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鉴证主体以及鉴证标准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影响。首先,在基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审计信息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第三方鉴证会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产生影响;其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010年发布的386份有评分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回归,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实证检验第三方鉴证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2010和2011年引入第三方鉴证的54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回归,在控制相关变量下,实证检验鉴证主体及鉴证标准是否会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分为七章,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部分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本文的总体框架;最后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一些创新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该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第三方鉴证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界定了第三方鉴证的概念,并且从第三方鉴证的作用、动因、合法化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其次对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报告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界定了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概念,并列举了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最后对以上相关研究进行评述,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三章,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的发展状况。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当前第三方鉴证的相关制度以及鉴证标准,在此基础上,对2010-2012年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统计描述,对社会责任报告中引入第三方鉴证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并且从行业分布、鉴证主体和鉴证标准等方面分析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情况。经统计发现,当前引入第三方鉴证的比例非常小,且行业间的水平差异很大;鉴证主体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验证机构、行业协会等几类;鉴证标准主要包括AA1000、ISAE3000、GRI G3等几种。第四章,理论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动机以及引入第三方鉴证的原因。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动因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三重底线”理论及外部压力论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方审验的动机主要从审计信息论、信号传递理论、决策有用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论述。在此基础上,运用审计信息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第三方鉴证是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第五章,研究设计与实证研究。本部分通过前面部分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第三方鉴证、鉴证主体及鉴证标准会影响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假设,并且明确了相应的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以及被解释变量,指明了回归过程中所用到的数据和样本来源,最后建立了相关的模型,以便后面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实证结果。本部分通过变量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验证了第三方鉴证、鉴证主体以及鉴证标准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且对研究结果做了稳健性检验,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稳健。第七章,研究结论及建议。在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从政府制定相关鉴证体系、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履行意识、将社会责任理念引入资本市场以及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同时也指明了本文存在的一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指出了一些可行的方向。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发现:(1)当前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对社会责任报告引入第三方鉴证的比例仍然非常小,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并没有随之提高;(2)有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引入第三方鉴证的报告;(3)对于引入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主体为验证机构的报告质量要显著高于鉴证主体为注册会计事务所及其他的报告;(4)有无鉴证标准也会影响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如果鉴证主体披露了鉴证标准,则报告质量会越高;(5)公司规模会影响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公司规模越大,其报告质量越高;(6)财务杠杆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负相关,财务杠杆越高,其报告质量越低。本文以第三方鉴证作为切入点,研究第三方鉴证、鉴证主体及鉴证标准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影响,并且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总体来看,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研究内容的创新,在我查找相关文献时,并未发现关于第三方鉴证、鉴证主体及鉴证标准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影响的研究。将第三方鉴证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相联系起来的文献也仅仅是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视角进行研究,没有从第三方鉴证的角度去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前,关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研究较少,可参考性和可比较性较小,鉴于在专业知识上还有所欠缺,写作过程中免不了一些主观创作,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样本手工搜集整理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偏差,只能尽量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一份样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