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痛经(PD)为年轻未产女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2017年加拿大SOGC原发性痛经国际指南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西药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口服避孕药,症状缓解可,但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因而依从性差;对于青春期女性生殖功能尚未健全,GnRHα或手术治疗并非首选。祖国医学理论丰富,在功能性痛经及早期继发性痛经的病人治疗优势明显,其中针灸及中药治疗国人认可度高。经燕教授临床近40年,是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之一,继承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妇科诊治经验,并在其“痛经方”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有所创新。数据挖掘技术是新兴的计算机辅助研究技术,近年来该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名医用药经验研究领域,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辅助临床大量数据的管理、查询、输出,增强中医数据整齐化,系统化,能够较好为中医药诊疗。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经燕教授近6年门诊原发性痛经病历中药处方配伍规律,以丰富临床对该病诊治思路。[目的]研究经燕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挖掘药物配伍、药物组合特点;根据患者年龄、VAS评分分层挖掘亚组处方用药规律;通过用药模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新方组合及可视化药物网络展示获取隐性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本课题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经燕教授门诊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并予以中药口服汤药治疗的患者处方资料。利用Excel表格建立原发性痛经病历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按年龄、VAS评分分层,统计药物频次、传统药性规律的显性规律及处方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新方组合规律的处方隐形规律。最后利用统计学方法探索年龄与药物,VAS与药物两两间的潜在联系,总结经燕教授辨病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立法特点、思维轨迹及处方规律,为临床上痛经的治疗提供辨证、用药思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就诊经燕教授门诊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04人,其中诊次152次,即有处方152张。其中人均诊次1.61次,最少就诊1次,最多就诊12次。将患者年龄按诊次均分为4组(15-20岁、21-25岁、26-30岁、31-35岁),平均年龄26.77岁,主体人群集中在23-30岁,约占总人数75.00%。根据患者就诊初次视觉模拟评分分为3组(中度5-6分、重度7-9分、极重度10分),VAS评分平均为6.35。其中以中度痛经(VAS评分5-6分)占62.5%。①一般药物特性显示:包括药物159种,所有处方共用药物2737味,平均每张处方用药11.80味。统计每张处方使用药物频率,排名前3的高频药物依次为当归(出现190次,频率为90.05%),川芎(出现140次,频率66.35%),白芍(出现127次,频率60.19%)。传统药物特性方面,四气以温性药出现最多,约占到所有药物的43%,其后依次寒性、平性;五味以苦味药出现最多,约占33%,其后依次为辛味、甘味。归经以肝经出现频次远高于其他经脉,比重约占30%。药物功效排名,以活血祛瘀药为首,其后依次为补肾药、理气药、祛湿药、补气药。②按年龄分层显示,各年龄分层药物四气五味规律与总体药物基本一致,随年龄递增,活血化瘀药呈递减趋势,虫类药呈递增趋势。补肾药与补气药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年龄为使用祛邪药和扶正药物的相关因素。具体规律为随年龄增长祛邪药物使用比例递减,扶正药物使用比例增加。③VAS分层显示,当归、川芎、丹参、生蒲黄、醋五灵脂、赤芍、白芍、柴胡在各疼痛评分组中均有使用,分布相对稳定,是痛经常用药物。随疼痛程度加重,虫类药(包括制水蛭、土鳖虫、蜈蚣)占比增加明显。年龄与VAS二者呈负相关,重度、极重度痛经可能高发于年轻女性。④复杂关联规则:设置支持度个数46,置信度设为0.6,包含15味中药共108条数据。获得置信度为1的关联药对66组,其药物分布为当归、川芎、生蒲黄、醋五灵脂、炙没药、炙乳香、延胡索、生艾叶。⑤用药模式:分析获得经燕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自拟方剂核心药物15位:当归、川芎、醋香附、益母草、丹参、白芍、柴胡、茯苓、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醋五灵脂、生蒲黄、生艾叶。⑥聚类分析:设置相关度5,惩罚度2,共分析得出121种聚类分析,提炼关联系数在0.09-0.61的前10种2味药、前10种3味药、1种4味药,药物主要分为活血化瘀组合8组,温经活血组合6组,活血补肾组5组。提炼各组高频药物,活血化瘀组为川芎、丹参、生蒲黄、醋五灵脂、制没药、制乳香;温经活血药组生艾叶;活血补肾组菟丝子、紫河车、续断。⑦新方组合:共有4组,分别为1)生蒲黄、丹参、炙没药、醋五灵脂;2)醋香附、益母草、干姜、川牛膝;3)黄芩、当归、太子参、清半夏;4)续断、菟丝子、紫河车、酒女贞子、枸杞子。其中1、2为经前用药新方组合,3、4为经后新方组合。分析其中1号为化瘀止痛法,2号为通经利水法,3号方为降逆和胃法,5号方为补肾填精法。[结论]经燕教授从虚实夹杂的角度论治原发性痛经,认为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内部核心为瘀血内阻。经燕教授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经前经后周期疗法”为原发性痛经的治则,活血温经理气止痛,兼顾补肾填精,健脾祛湿为基本治法,经前急用新痛经方止痛,经后辨证论治调补气血阴阳虚实,极重度痛经多使用虫类药荡涤恶血。经燕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处方新痛经方组成为当归、川芎、丹参、白芍、柴胡、茯苓、生蒲黄、醋五灵脂、制乳香、制没药、赤芍、生艾叶、醋香附、坤草、元胡。本研究尝试以统计学与数据挖掘两种科学研究方法验证年龄与疼痛严重程相关性,发现原发性痛经的病人中,年龄越小疼痛程度可能越重,随年龄增加疼痛程度缓和,病情演变为虚实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