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世界格局之中.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解读全球化现象不能仅局限于经济活动层面,还要探讨它在人类文化精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世界格局之中.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解读全球化现象不能仅局限于经济活动层面,还要探讨它在人类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方面引起的深刻变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这种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集中表现为民族价值和全球价值.该文分析了"文明冲突论"的理论误区和伦理偏颇,讨论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价值冲突和辩证关系,指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本质和伦理缺失,探询了全球伦理及其人类尝试文化价值共享的可能性限度,揭示了中国儒家文化作为民族标识和价值载体的时代意义,主张在国际文化领域建立公正合理的伦理新秩序.在对待全球化的价值态度方面,该文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矛盾,全球化既有价值冲突,又有文化融合,中国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努力展现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依据和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阐释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为主的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理论强调技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由社会建构而来的,
20世纪的计算机革命引发了一场方法论革命:计算机仿真实验革命。这场革命导致了计算机与生物科学交叉的前沿学科—人工生命的诞生。人工生命从诞生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互惠合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是经济行为人理性化的策略选择,互惠合作道德原则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理论视市场竞争为弱肉强食、视利益追求为惟利是图的价值理念,它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
启蒙,是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主题,其核心思想是"人的重新发现",体现着对于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追求.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源于明代中晚期.当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自古以来,逻辑与法律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因其著作《逻辑学》的问世成为逻辑学的鼻祖,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之后逻辑学作为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随着哲学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