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创新动力论初探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9320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交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合力”。毛泽东同志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邓小平同志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力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动力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动力论。江泽民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毛泽东的社会发展动力论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动力论。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动力体系。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对生产力动力论的深化,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党建创新、政府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改革动力论的丰富,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和文化创新是对精神动力论的升华。运用江泽民创新动力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发扬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注重创新实践,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启示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创新作为我们党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必须把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力量凝聚为“总的合力”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最新成果,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伟大贡献,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观世音精神的核心,在于"大慈大悲"——因为慈悲而同情众生,因为慈悲而关爱生命,因为慈悲而发起探寻生存的真实意义.慈悲,是获取智慧的必要基础;慈悲,更是圆成佛道的根本种子.
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政治秩序以及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站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背景中,从哲学的视角宏观思考现阶
近年来,以阐释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为主的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理论强调技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由社会建构而来的,
20世纪的计算机革命引发了一场方法论革命:计算机仿真实验革命。这场革命导致了计算机与生物科学交叉的前沿学科—人工生命的诞生。人工生命从诞生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互惠合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是经济行为人理性化的策略选择,互惠合作道德原则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理论视市场竞争为弱肉强食、视利益追求为惟利是图的价值理念,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