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道德主要是指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以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意识则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于以现行法为主体的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情感和体验,并以此来调节自己行为的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传统道德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既有理论根据又有客观依据。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不完全同步性和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表明历史唯物论的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传统道德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理论根据;法律和道德的内在关联特别是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取向、法律以道德为社会支持成为传统道德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根本原因。传统道德在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多方面因素中发挥重要作用则是直接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它能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产生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形成过程中客观存在矛盾和冲突,需要传统道德对其发挥影响作用。 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既有积极作用又产生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表现在:传统道德“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思想为当代大学生强化法律意识奠定了思想基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为增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提供精神动力;传统道德倡导的人本精神为当代大学生形成法律意识提供了充足养料;传统道德所注重的伦常调节思想为当代大学生养成法律意识指供了行动指南;传统道德推崇的义利统一观为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提供了价值判断原则。消极作用则表现为:传统义利观容易使当代大学生滋生法律外在感;传统仁德观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法律虚无感;传统“学而优则仕”l?dsed7 F);—”:Jllte一i 价值观念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法律异己感;儒家“德主刑辅”传统强化了当代 大学生的法律工具主义倾向。这些消极影响,形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 过程中的认知障碍、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延缓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进程。 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非常必要,它既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建设的迫切要求,更是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的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 法律意识主要包括: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 念等等。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要求充分利用传统道德蕴藏的精神资源,坚持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指导,继承传统道德精 华;充分展示法律的道德合理性,获得大学生对法律的道德认同和理解,实现 法律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使道德教育围绕“法治”进行,让大学生养成与 现代法治价值取向相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强化当代大学 生法律意识,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为培养和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提供法 制保障;还要加强权力道德建设,惩治腐败,为培养和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律意 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有机配合,形成强 化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社会合力。